这一学期(7):毕业论文指导·本科生
毕业论文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走过场而已。对于学生来说,缺乏知识基础,缺乏探索兴趣,写论文只是抄抄补补,复制粘贴。学生应付论文,老师应付学生。当然,情况也不完全如此,我今年遇到的几个学生就想认认真真写论文,而不准备应付差事。学生认真对待,老师也就不好马虎懈怠了。
下面谈一谈对陈同学的指导情况。
陈同学的最初的选题是“我国房产场市场的寻租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选题。选题如此设计,也是为了让学生有进一步选择的空间。
我对这个问题也没有系统的研究,不能学生提供现成的结构和结论。在此我插上一小段历史。前些天读一本关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思想历程的著作,其中讲到罗伯特·索罗的毕业论文写作。索罗的硕士论文是由著名的张伯伦指导的,但他对索罗选题并不熟悉。他的指导仅仅是方法方面的。之后,索罗的博士论文指导老师是更加著名的熊彼特,他对索罗的选题基本上不了解。在“论文指导”期间,他们讨论的是基督教以及其他历史和文化问题。我对陈同学的这个选题虽没有做过专门研究,所需要的方法、工具,所需要准备的理论,可能的突破方向,预期的结论等我是了解的。
在类似“开题”的第一次指导中,大致了解选题的情况,布置阅读一些文献。根据陈同学的选题,我要求他读一点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的著作,以期对这两个学派的核心思想有个大致的了解。陈同学很舍得下功夫,很喜欢读书,很喜欢独立思考。假期中,就给我写了一份很长的阅读心得。
这学期开学不久,他们集体来找我。我进一步了解他们对选题的理解,了解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研究兴趣,最后谈了谈这二者可能的结合。这一次的讨论,深入了一些。但也只是讨论了大致的范围和方向,还远远没有确定具体内容,更没有确定题目。
对于陈同学的“房地产-寻租”问题,我们慢慢将其中的“房地产”置换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因为在讨论中我想到张军和傅勇的一系列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研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寻租”的讨论中,“寻租”因素又慢慢被弱化,并被“代理问题”或“委托代理”所取代。“寻租”被理解为基于产权和委托代理而产生的问题。这样,讨论的主题就被置换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产权-委托—激励—约束”问题,其中,政府官员行为被作为研究出发点。这是一个真正的“政治经济学问题”。有很多人做过有价值的研究,比如我以前跟他们讲过的周黎安的竞争锦标赛模式,还有张五常的“中国经济制度”,我希望陈同学能够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围绕这一线索,陈同学阅又读了大量文献。陈同学思维活跃,不时能发现一些新的想法。在他阅读相关文献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思路,拓展空间。但是,如何建立一个逻辑架构,来对中国城市基础设施中官员行为激励及其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作出解释,还是模糊。他一直难以建立让我满意同时他自己也满意的逻辑。
随后的两次讨论中,陈同学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思路不是很清楚。思路不清楚,说明还没有能够建立起合适的逻辑。至少是自己还没有透彻理解问题,或者说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提出的几个解释方案被我否定之后,陈同学有一些郁闷。我跟他说,既然思考已经陷入困境,干脆就停止阅读和思考几天;将大脑暂时放空,也许会有新的思路冒出来。过两天陈同学给我发微信,提到他在阅读张五常的文献的过程中,意识到“委托量”可能是一个可行且有效的解释工具。我感觉到曙光出现了,就给他打电话,进一步讨论。思路于是慢慢清楚了。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在政府和政府官员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对政府官员行为进行激励,同时也需要进行约束。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大的复杂的“生意”或者“盘子”,因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产权的复杂性,需要构建一个简单而清楚的委托量,于是采取了GDP这样的综合指标。GDP成为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委托量,也成为地方政府及地方政府官员行为激励的源泉。但是,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产权的复杂性,作为委托量的GDP不能涵盖对官员行为规范和约束的所有方面,这样就为地方政府及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提供空间。这样一个解释的思路应该是可行的。
基本思路确定之后,接下来的写作就顺理成章了。
陈同学最后呈现的论文,讨论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产权性质及以GDP为委托量的激励机制的构建,这一委托模式的作用和缺陷,以及基于产权和市场的完善激励机制的思路。文章在讨论的深入和具体方面还有待加强,这可以成为作者之后进一步讨论的一个方向。不过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讲,能达到这样的认识已经很令人满意了。更让人满意的是,陈同学的这个毕业论文,从整个完成过程来看,是体现着研究和探索的精神的。作者不是在应付差事,而是在既有知识基础上,努力去弄清楚一些新的问题,发现一些新的东西。他写作论文的目的达到了。
从论文指导的角度看,老师不是提供一个观点让学生去证明,也不是提供一个框架让学生去填充;老师仅仅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意见,提供一些方向性的东西,并在不断的讨论中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修改思路,最后确定方向,取得共识。我以为,这才是真正的论文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