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根据凯恩斯主义经济调控理论,他们认为,由于财政支出是一种完全的支出,因此,财政支出的增加对于国民产出所产生的乘数效应主要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高低;而从减税政策来看,传统理论认为,减税会产生一部分储蓄,从而使减税对于市场主体所产生的增量收入不能完全用于支出,由此使减税对于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乘数效应不但受制于居民当期边际消费倾向的约束,而且还受一定收入水平下居民储蓄率高低的影响。笔者认为,如果传统理论所说的“减税”主要是指对居民所得税等直接税的削减,那么,在这种减税背景下,要使减税对于国民产出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小于政府开支增加对于国民产出所产生的乘数效应,还必满足需足以下两个假设条件:一是居民通过削减税收取得的增量收入,已经能够满足消费而且还有剩余,此时,居民会将多余的收入储蓄一部分;二是政府支出是理性和恰当的,不存在浪费和其它开支而导致国民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如果减税是生产性减税,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主由于减税而导致盈利的增加,资本的“逐利性”会使他们将这部分由于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全部用于投资,与此同时,企业主还有可能通过将自身储蓄转化为投资或通过贷款方式来增加投资,由此对国民产出形成的乘数效应要远远大于传统宏观调控理论所分析的税收乘数效应。并且,生产领域由于“减税”政策刺激增加投资所形成的有效供给,可以使经济运行有效地避免通货膨胀的压力。特别是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通过实行有差别的行业减税政策,可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质量的提高;通过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新的需求,由此实现“供求”在一个更高水平上的均衡。而从政府开支增加对于国民产出所形成的乘数效应来看,在社会产品供给相对充足的条件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不会导致通货膨胀,而一旦社会产品供给不足,则政府开支的增加就会导致通货膨胀。此外,由于政府支出增长的惯性特征,不断增加的政府支出,一方面会造成财政赤字;另一方面,由于政府不是具有风险和利益双重约束的市场经营主体,因此,政府支出的边际效应也是递减的。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就减税和政府支出所产生的国民产出乘数效应比较而言,不能一概地认为,二者对国民产出的拉动作用孰大孰小,而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总体来看,对于生产性企业在所得税之前实行有差别的减税政策,可以有效地刺激投资,达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的。由于政府支出的增加主要是从需求这个角度来提高国民产出的,因此,这一举措只有在社会产品过剩、需求乏力时才可以发挥作用,并且这种作用的发挥只能是临时性的,否则,必将会形成诸多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现象,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
对于减税政策乘数效应与财政支出政策乘数效应的理论再分析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