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直接诀定思想文化
栗彦卿 2017-08-29
政治直接诀定思想文化,政治生态直接决定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内容,决定哲学社会科学的兴旺发展与否。
在苏联,在斯大林之后(包含斯大林时期),直至戈尔巴乔夫时的解体,近七十年间,虽有成千上万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工作者,包括院土们,在高度官僚集权的领导下,平庸乃至昏庸,再无马列主义的创新发展。
比如,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如何发展,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最终的决定者是皇帝,而不是什么学术权威。
比如,在近现代以来的西方,主流的观点,思想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必须服从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需要,其利益需要。否则就会遭遇驱赶,诬蔑,乃至残害。
在欧洲的中世纪,有哲学是神学的婢女一说。
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基于积贫积弱的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推翻旧世界,创造新社会的需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毛泽东大力倡导马列主义中国化;建国后,为探索符合国情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再次提出马列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带头推进马列主义时代化。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主要的,虽然其中也有官僚主义的不良影响。
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严治党,铁腕反腐,就是要改善政治风貌,修正政治生态,使得改革前后,受到影响的思想文化,继续攀登马列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高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民族复兴的新春天。
当然,比如,在中国的由封建分封时代向封建专制时代过渡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基于祖国新的大一统局面的需要,基于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需要,各诸侯国对思想文化的解放和发展是急迫的,对科技和人才的需要是急迫的,于是就有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但是之后,大一统局面稳定之后,基于霸王道杂之帝业统治的需要,也就出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也就出现官僚皇帝充当学术问题的裁判官了。
当然,在欧洲的中世纪和近现代更替时期,同样是基于新兴地主阶级建立民族政权的需要,谋取大一统新局面的需要,对新科技和新人才的需要,也就出现了思想文化的大发展大解放,出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出现了宗教改革,资产阶级世俗人文价值观代替了封建专制神学。
在二战前后,基于西方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瓜分世界统治世界的斗争,基于广大的东方殖民地民族政权和劳动人民争取自身利益的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繁荣,也就在所必然。
在新时代,在当前世界经济高度一体化的时代,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里,包括曾经的发展中国家里,基于广大的通过现代新知识武装起来的劳动人民的利益需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主义的大发展也会正当时的,苏东的巨变不过是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小小曲折而已,符合事情发展的历史规律。
所以说,无论哲学思想文化界的状态是良,还是不良,直接的根子,还在于政治,在于政界和商界,思想文化是政治生态的直接反映;最终的根子,就在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上,在于由此而产生的阶级分化、力量对比上。对于劳动人民来说,仓廪实而知礼节,社会分工和艰苦工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和不可替代的代价。
总之,历史是发展和前进的,思想文化的整个态势也是发展和前进的,只是这个脚步有时快有时慢而已。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界,那么,为什么呢?是中国人的什么样的世界呢?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发展,再次遭遇了普遍的经济危机,在东方的发展中国家里,也出现了东欧剧变和拉美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现象,而世界的发动力在东方,新方案新蓝图在东方,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时代化为指导思想的发展中国家里,在中国,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执行的四个全面的战略里,在和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里。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高峰正在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