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济学之经济学与管理学空白如何补缺(七)


 文化经济学之经济学与管理学空白如何补缺(七)

胡占华

人类思想文化文明历史有许许多多的崇尚奉献的志愿精神,还有以德为邻等合和睦邻精神,在人类价值信仰追求方面人类的精神信仰、价值追求尽管不尽相同,但主流是崇尚德与善,比如说佛教信仰中追求的普渡众生以及为人民服务等信仰追求等等这些代表人类思想文化智慧的和道德情操,这些崇高思想文化价值追求就不仅仅是简单的精神层面问题而且能转化为物质层面的经济层面的问题,文化经济学正是文化经济学术层面从理论到实践对这些问题给予理论升华总结和实践归纳并可以用以指导实践。通过有效政府的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政府行为以及基于市场原则的市场主体的符合市场逻辑的资源配置,通过文化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把人类奉献精神、志愿精神以及崇高信仰追求等文化经济学一个个案例付诸实践与行动,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就业的驱动力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

笔者在研究中国汶川地震时以及刚刚发生的九寨沟地震发现,这些自然灾害发生后,无论是有效政府、国际组织、市场主体、居民个人等从从事的抢险救灾志愿奉献行为与震后恢复重建行为不是基于单纯的经济人假设,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抢险救灾、慰藉灾区人民、促进秩序恢复和家园重建经济发展,这些行为用经济学知识去理解鲜有理论依据,用管理学知识理解也鲜有论述,这些从抢险救灾到恢复重建后的经济发展过程,确可以用文化经济学的理论知识来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