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7日,秋日的秦皇故里烟雨蒙蒙,土地肥沃、人杰地灵的西汉水河畔瓜果飘香,硕果累累,成熟的秋天,金色的田野,都被笼罩在这蒙蒙烟雨里。
伴着蒙蒙细雨,礼县盐官镇的乞巧队伍在她们的领头人王根儿(王立红)的率领下,向着既定的目标——西和县晚霞湖出发了。到了晚霞湖,乞巧女儿们变得兴高采烈起来,他们喜笑颜开、不顾天空飘下的雨珠,排着整齐的队伍开始了自己的表演,清脆的小曲飘荡在晚霞湖湖畔,随着风雨飘向远方。一时间,晚霞湖畔的游人们纷纷驻足停顿,这只从天而降的乞巧女儿们动听的小曲、飘逸曼妙的身姿,惊艳了整个晚霞湖、惊艳了这片古老的土地,穿越了时空,仿佛让人们回到了那遥远的仇池古国......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演绎了中国式的情人节,温馨、含蓄而又不乏浪漫。而织女这位美丽善良、心灵手巧的女子,也成了姑娘们心中的女神,她对爱情的追求、对情郎的痴情,留给世间情人们美好的追求和精神上的无限向往。
中国的乞巧风俗由来已久,不管是秦风汉赋,还是唐音宋律,我们都能觅到其踪迹。而西汉水流域的乞巧女儿节以其独特的历史性和地域性,在众多乞巧文化活动中独具魅力。
乞巧文化是几千年自足农耕生活的向往,对男耕女织的家庭生活理想的追求,集中反映出劳动妇女勤劳朴素的品质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传承发扬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
在整个乞巧活动中,乞巧女儿们要举行七天八夜的乞巧活动,乞求巧娘娘赐以聪慧和灵巧,祈愿自己婚姻如意,生活幸福。
整个活动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西汉水流域的乞巧活动因其持续时间长、参与女性多、传承久远、唱词淳朴、情感真挚、程式完整,被誉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
“巧娘娘,下云端,我把巧娘娘请下凡”,在迎接巧娘娘仪式之后,预示着巧娘娘已经来到了凡间,乞巧的姑娘们欢天喜地,张灯结彩,焚香祭拜,载歌载舞,庄重而活泼。她们每天都在唱起来,舞起来,祈愿春满人间,祈愿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