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功德


 紧扣功德

喻建国

功德指的是功业和德行,在佛教盛行地区,念佛、诵经、布施、放生的为善之事皆可归纳为功德。功德一词最早见于《礼记·王制》:“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大乘义章·十功德义三门分别》有曰:“功谓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盘,能度众生,名之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故云功德。”

在社会上人们也会以善行为功,以善心为德;以至诚为功,以至善为德。人们慷慨的捐献以及人们对他人所遭受的折磨和痛苦给予缓释和降移的作为全是善行的典范。若个体贫穷加身,善行也可显现,为别人扫地,搬驭,劳作而不取报酬,也属善行。如果救了某人一命,其善行之大堪称胜造七级浮屠。日行一善其实并不难,只要有心,一定能够贯彻。日行一善,善福增长。每日常行,福泽德被。人们的每一善行,都可以为时空平添一景,美轮美奂。

善心乃善良的心地,善心源出于成熟心态。善心的践行必成善行,可见善心是善行的出发点。如果单有善心,而不见善行,那就等于站在出发点处无动静,善心也看不到,善心只有通过善行才能够彰显。一个社会是否充满善心,要看这个社会是否充满善行来判断。当然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善行出来了,但是它并没有善心的支撑,这就是无善心的善行。

至诚是儒家的最高思想境界,至诚无息,至诚无妄。至诚反映出极其忠诚又极其真诚。至诚还需无息。《中庸》有曰:“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个体的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时,至诚方始与其相伴。至诚显现于极其真挚诚恳的心意,诚者无妄,至诚之人,坚守正道,思想纯一不杂,没有妄想,没有妄念,没有妄语,没有妄动。

至善,乃最崇高的善,一切其他的善都包含于其中或者都来源于它。《礼记·大学》有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是人的道德修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朱熹集注:“言明明德,亲民,皆当至於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战争的至善:《管子·幼官》:“至善不战,其次一之。”

功德自然是善行、善心、至诚、至善的合成,但是人们万万不可因其高难而畏践。善行就在每一个人的足下和手头,只需要稍稍认真地瞄准,走出去,操作起来,善行就会展开,若是不跨出去,不行动起来,善行是永远不可能出现的。善心就在每一个人的念头中,让每一个念头都在善字中旋转,而将恶字摈弃至千里之外,心中独书善字,必定会越写越大,充满自我的时空,恶就连一丝细缝也找不到。动静出纳无一为伪,全部落于正道而无一丝偏移,每一践行都紧握至诚。

出脚挥手,全奔善而去,至善立刻就会迎面相迎,堪称何等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