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地图”是个炒作败笔


乡愁地图”是个炒作败笔
 
距离阖家团圆的中秋节还有半个多月时间,网上一份关于“乡愁”的地图抢先出炉了。今日,曾连续两年制作“中国孝心地图”的网友“年轻泰”再次发布2017中国乡愁地图,依次列出中国各省乡愁排名。其中,江苏、四川、安徽占据前三,东三省排名靠后。(9月18日北京晨报)
在当今人口大流动时代,乡愁是长期萦绕在国民心头的特殊情结,“乡愁地图”的出笼自然很容易吸引大家热烈围观,然而想必不少人看罢之后不仅很失望,而且有一种被商家愚弄的感觉,明明是商家的产品销售分布图,却煞有介事地粉饰成所谓的“乡愁地图”,如此消费人们的乡愁委实很无聊,相反只会让人看出商家缺失应有的人情味儿。
作为一种商业行为,蹭乡愁炒作达到提高知名度、扩大盈利的目的,只要不违反道德和法律,原本无可厚非。但“乡愁地图”何其似曾相识,继“2016年孝心地图”引发围观和争议之后,今年春节前夕“2017年孝心地图”再度推出,如今又改头换面以“乡愁地图”的面目出现在大家面前,而且背后的推手都是同一品牌的“一名大数据分析员”,商业炒作意图显而易见,翻来覆去“炒冷饭”非但让人没了新鲜感,而且难免渐渐心生反感甚至厌恶情绪。
“孝心地图”、“乡愁地图”的炮制者都宣称,制图“理论依据”都来自于脑白金近年中秋全国销售数据。某个商业品牌的销售情况能够代表“孝心”有无、“乡愁”浓淡?这本身就是瞎扯淡。如此刻意炮制孝心、乡愁反差,貌似可以增强话题热度、引发网友关注,既是一种对人类美好情愫的矮化,也不可避免让部分网友感到形象被贬损,进而滋生不屑甚至不齿心理,宣传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孝心地图”、“乡愁地图”之类有多少人会信?又有多少人会因此而去大量购买某一品牌?偶尔的一次话题炒作多少有些新鲜感,人们或会一笑了之,乐此不疲地蹭热点就难免让人产生审丑疲劳,更何况“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某某”广告长期狂轰滥炸,早已令人产生了厌烦和抵触心理。这种以商业品牌绑架情感、孝心的做法不过是自作聪明、自欺欺人的一厢情愿,反倒说明自身创新动能缺失、品牌没啥含金量,说到底更像是徒劳无益的自我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