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中国消费需求应该采取的相关对策


根据上述分析,当前为了更好地刺激中国消费需求,发挥消费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方式,为满足中国居民生产消费和发展消费需求创造有利条件。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不可再生资源勘探和新能源研发的力度,确保居民消费的资源供给;二是通过加大教育和科研投入的方式,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从生产要素角度考虑,可再生生产要素的培育主要在于“人”,因此,通过大力发展教育的方式,培育可再生生产要素,是实现消费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当前,一方面,要加大教育投入的总体规模;另一方面,又要找准教育投入的着力点,加强基础教育投入力度,加强理工科、人文科学的投入力度,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为提高国人的消费能力,创造有利条件;三是适当控制货币发行规模,提高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的含金量。理论上而言,在信用货币条件下,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主要表现为实际购买力,因此,为了切实保证居民的消费能力,就必须适当控制货币发行规模,使居民收入增长有切实的物质或非物质形态的产品作保障。
第二、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引导,促进中国居民的消费升级。如前所述,鉴于居民在消费层级上主要有基本生活需求和发展需求两个层次,当前,为了更好地刺激消费需求,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居民基本生活需求质量和层次;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大力发展文化等精神产业的方式,促进居民的消费升级。在进一步满足居民发展需求的同时,有效地克服自然资源等不可再生因素对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约束。
第三、科学设计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格局,规范国民收入分配秩序,实现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在总量和结构上的相对一致,确保居民消费能力的可持续增长。当前制约中国居民消费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在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公。理论上而言,中国出现的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公,既与生产要素定价不科学有关,又与部分市场主体在生产要素取得过程中以及生产要素组合生产中存在的违法行为有关。为了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当前,一方面要提高实体经济中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收入水平。同时,通过再分配的方式,抑制虚拟经济中市场主体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法制建设,维护市场经济运行秩序,防止生产要素取得过程中和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过程中违法行为的发生,确保居民收入的相对公正、公平,确保居民的消费质量。
第四、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充分发挥外汇储备的使用效应。理论上而言,加入WTO之后,中国之所以出现巨额贸易顺差,其一方面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相对优势得到充分发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既有的社会分工不合理有关。就贸易本质属性而言,在信用货币体系下,这种巨额贸易顺差的存在对于一国发展而言,并没有多少好处。而从中国外汇储备构成来看,其既包括贸易顺差部分,又包括投机资本入境和国外资本投资的部分。考虑中国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于商品实物出口而不是来自于出口商品利润结余等因素,当前,中国存在的巨额外汇储备,并不能作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充分条件。在目前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如果盲目开放中国资本市场,投机资金出逃会给中国造成很大的金融风险。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消费对于经济的刺激作用,当前,在加强国际投机资本出逃监管的前提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充分发挥外汇储备在刺激消费中的作用。一是将一部分外汇储备用于购买国外不可再生的战略自然资源,增加中国资源储备;二是将一部分外汇储备用于购买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中国先进产品的生产能力,为扩大居民消费能力提供充分的产品供给;三是将一部分外汇储备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消费品,以进一步满足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四是动用一部分外汇储备,高薪聘请国外优秀的理工类技术人才,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软实力。通过上述外汇储备的有效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现实国际分工的不足,通过引进外部生产要素和消费要素的方式,为充分发挥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创造有利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总体来看,在既有的国际分工格局下,只有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多种方式刺激消费,才能确保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理论上而言,实体经济的发展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需以实体经济为依托,服务于实体经济,因此,中国目前存在的巨额外汇储备应更多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而解决中国对外贸易不均衡问题,应通过提高国内居民收入水平和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改善贸易收支结构的方式来进行,而不能一味地寄期望于通过人民币升值的方式来平抑贸易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