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健谈投资:反观内省将视野拉得更远


  融资中国:你曾经参与创建中国最大的通信行业IT解决方案服务商亚信科技,并将其领导上市,就你的经验,风险投资与企业运营有哪些本质的不同?

  丁健:做风险投资比做企业运营实际上要求视野更宏观,尤其是做早期投资,你看到的东西必须足够长远;企业运营更关注微观层面的东西。当年我们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领导力课程的时候,导师曾经放过一张幻灯片——宏观可以大到宇宙洪荒,微观可以小到原子、分子,每一层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焦距越宽,领导力就越强。你可以早晨跟联合国秘书长讨论全球趋势,晚上回家还能把厕所打扫干净。当然,不是说要把精力平均分散到各个层面,而是说尽可能看清每个层面的东西,因为做投资更偏重从宏观去分析,但同时必须有能力看透、想透后面可能遇到的问题,这实际比做运营更难。做运营讲究见招拆招,做投资必须对哪一步会遇到什么情况考虑周全。

  融资中国:你如何看待产业互联网在当下的投资机会?在“互联网+”趋势引领下,传统产业是否还有一定的相关性?

  丁健:相对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走得更沉稳,体量更大。如果消费互联网市场能赚1块钱,产业互联网市场就能赚到10块钱,至少是3?5块钱;消费互联网有三个BAT,产业互联网就应当出现15个BAT,因为生产、经营、销售各个环节都被移动互联网慢慢吃掉的话,产业互联网的蛋糕比例将是难以想象的——10年前,互联网流量几乎全部来自于内容,与生产、销售有关的服务几乎没有;现在,互联网甚至已经渗透到你的制造当中了,比如这边拿着手术刀在假人身上做手术,通过移动互联技术,那边的机器人就可以在真人身上做手术。

  “互联网+”其实是一个特别笼统的概念,一定程度上有点儿像O2O的翻版,似乎互联网技术加上传统产业,就可以把整个行业干掉,自己变成行业老大了。这种情况在传统产业薄弱的地区可能会发生,比如美国,互联网经济一来,就把传统产业打得七零八落;但是中国的传统产业有着非常稳固的发展基础,应该有力量去抵抗“互联网+”的进攻,并有序转型。

  融资中国:你是如何将这种宏观视野融入到投资运作当中的?

  丁健:我投资偏好技术和创新领域,因为技术需要一定的创新和门槛,比如网秦。它是最早提出在手机上防病毒的企业,那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有出来,但我已经预感到手机未来会是一个小电脑,电脑上有的手机上也都会有,包括病毒。所以在真正的电脑式手机出来以前,它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在里面,但是由于第一锤砸下来的果子太多,引起很多人哄抢,被竞争对手折腾,导致战略出现偏差,所以一定要横下心来坚守住核心竞争力往前走,就会有很多的机会在里面。

  此外,我们一直比较忌讳平移的东西,把传统的CRM(客户关系管理)平移到移动互联网上,十有八九是不活的,因为整个产业形态在发生变化。一个显著的现象是,移动互联网正在肢解传统产业——它不是一下子把你杀死,而是原来每一个企业都有各自的胳膊、腿、鼻子、眼睛,现在是很多企业共用一个胳膊、腿、鼻子、眼睛,然后很多小微企业会在这样的平台上成长起来,当企业形态发生变化,把传统企业平移到互联网上,一定是不能成功的。

  融资中国:组织未来论坛、设立科学大奖等活动,对你在投资中遇到的问题是否会有所帮助?

  丁健:这与我对科技以及哲学的偏好有关。哲学能够帮助你看清事物的本质,比如探讨爱国主义属于后期教育还是先期基因,这类问题看似跟投资没有太大关系,但它把握的是人的思维。你对企业行为有哲学层面的理解,就会对事件发生概率有比较清晰的把握,从而做出前瞻性的判断。

  哲学应该比科学更深入,更追求本质,但现在的问题是,原有的哲学体系已经无法解释很多科学发现。前一段时间我在看一个哲学少数派的作品,他的观点非常有震撼性,不是讲人和社会怎么发展,而是直接往后退一步,说有机智能、生命智能只是一个过渡,最后操控这个世界的是无机智能,这既不属于意识决定论,也不属于物质决定论,你需要用全新的思维去理解,当你从这种思考中拉回来的时候,视野就更广阔,从不同侧面对自己也看得更透。

  融资中国:这种内省之旅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对你的投资有哪些帮助?

  丁健:差不多大学没毕业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经常一只脚踩在地上,一只脚踩到天上去看。那时候只有20几岁,可能站在地上的时间多一点儿,现在经常往回拉的情况多一点儿。如果站在完全超脱的角度去看自己做的事情,你会发现,投资层面遇到的问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我有一个很有趣的假设:假如这一生只有一个目标,这样你每做一件事情,都会想与这个目标有什么关系?当你这样问自己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在不停的反思,这就相当于我们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只不过这个反省不是道德层面的,而是哲学层面的,就像做实验一样,你今天总结5条经验,明天总结5条经验,这其中至少有3条是有用的,你这样每天不停的往回拉,每天都在积累,每天都在升华,就可以回过头来指导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首发2016年第5期《融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