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涛:人工智能来了 我们会失业吗


  当前,越来越多的专家担心未来几年或几十年科技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他们认为,自动化,机器人和基于 AI 的技术将大量取代人力工作,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失业,从而导致广泛的失业。这些担忧并不新鲜,自19世纪初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已经出现过多次对技术破坏作业的焦虑。

  不可否认,像人工智能这样的新技术的确可以代替人完成某些任务,甚至是完全取代人力进行智能化工作,但也要看到,这样的技术同样会导致产出的增加、诸多配套产业的发展与新兴商业模式的出现,随之而来的便是无数新增的就业机会。技术进步的未来之一是工作性质会发生变化,一些职业将会消失,一些职业将会得到发展,一些新的职业将会产生。然而,这些长远的影响会伴随着短期的负面影响,如一部分人将失业并难以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人工智能(AI)、机器人技术、云计算、数据分析和移动通信等技术将改变几乎所有的行业,并重塑工作的性质。数百万的工作岗位将被淘汰,数以百万计的新工作将被创造,更多的工作将会发生改变。研究表明,劳动力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在20世纪后半叶,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导致了职业的转变,工人开始执行更复杂和非常规的任务。在未来的一些场景中,这些转变可能是积极的;如果自动化系统能够进行常规的医学诊断,它就可以让医生花更多的时间与病人互动,去处理复杂的病例。

  技术创新不会导致总体失业和普遍失业,而是以兼职或副业的形式导致更高水平的不充分就业。有证据表明,在美国,最近的技术进步导致某些行业,特别是食品服务业的就业不足。虽然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公开失业率很低,但就业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采用节省劳动力的技术就是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技术只是会取代某些任务而不是整个职业, 而且新技术也会创造就业机会,并且要求工人提供新的技能。过去的历史表明, 技术创新提高了工人的生产力,创造了新的产品和市场,进一步在经济中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那这次,对于 AI,3D 打印和机器人而言,也不会有任何差别。事实上,许多人可能会发现自己能与人工智能系统一起工作,来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被它们取代。例如,自动驾驶汽车还无法应对所有情况。

  创造或是破坏就业机会不仅取决于技术可行性,还受到经济,法律,监管或社会政治等因素的制约。一个工作可能被消除并不意味着它一定将被消除。公司将会将新型自动化技术的优势(例如,较低的工资成本或更高的生产力)与成本。

  面对汹涌而来的人工智能狂潮,我们也不用恐慌,技术的变革,固然会消灭一批低端、繁重的岗位,同时也会创造一大批更高端、更需要智慧的岗位。面对人工智能,我们改变不了科技的进程,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以及自己下一代的知识结构。(文/郭涛)

      【作者介绍】郭涛,互联网专家和天使投资人,中国第一批电子商务弄潮儿,担任数十家政府/协会专家顾问,曾为近百家企业提供互联网咨询或整体解决方案,参与投资和孵化十余家互联网公司。[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