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民间学术团体与统战工作研究
——以福建省嚴復学术研究会为例
陈端坤 2016.9.
一、统一战线工作主要任务与人文社科学术团体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第三条明确指出:“统一战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积极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服务,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
习近平最近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总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也应该大有作为。”
显然,统一战线工作,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发展着的统战工作实践;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在不断变革的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理论上探索,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与统战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其指导思想与工作任务,是完全一致的。统战理论研究本来就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集中的地方,同时应当看到,在新形势下,民间也有一支不可忽视的人文社科学术研究的生力军。在他们中间,存在着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的人才。他们也正是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对象。
人文社科学术团体正是由上述有志之士、有识之士自愿结合的民间学术团体,正是统一战线工作应当特别关注的对象。
福建省嚴復学术研究会,是以研究嚴復思想为主的人文社科学术团体,它的《章程》开宗明义:
“本会宗旨是:
推动严复学术研究,弘扬严复爱国主义和探索真理精神,促进海内外学术交流和文化往来,发展先进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出贡献。”
“本会业务范围是:
一、联络海内外专家学者和有志之士,开展严复研究,举办学术研讨会,编辑出版有关研究论著;
二、挖掘、搜集、整理、出版有关严复的文献史料;
三、编辑出版《严复学刊》,创设网络“严复论坛”,加强学术信息沟通,增进海峡两岸和国际学术文化交流;
四、支持、促进严复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
五、开展严复生平事迹和严复思想的普及宣传工作,组织创作、出版有关严复的科普、通俗、文艺性的文字和音像作品;摄制严复题材电影、电视剧,摄制严复学术电视专题片。”(《福建省嚴復学术研究会章程》2005.修订稿)
《章程》规定的这一切,不正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统战工作应该做的一部分工作吗?
二、从嚴復学术研究会的成立与组织发展看统战工作
福建地处海峡西岸,福州是全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城市之一。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展开,社会思想观念日趋活跃、社会思潮纷纭激荡,海峡两岸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各种学术文化民间团体应运而生。
1982年,福建师大校友艺术团在摄制了二部电视剧(福建师大中文系曾一萍导演:《结婚志喜》《人不可貌相》)之后,在讨论下一步创作计划时,一致把目光投向福建近现代杰出人物。出于对福建师大原教务长嚴叔夏老师的怀念,对福建师大前身福建高等师范学堂创办人陈宝琛的景仰,严复自然成为首选的对象。为了创作《严复》电视剧本,校友艺术团编剧陈端坤,开始收集素材,酝酿剧本大纲。
1986年,在纪念“马尾船政一百二十周年”之际,时任马尾船政校友会会长、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的郑重同志,提出了要加强对船政文化的研究,加强对船政文化杰出代表人物严复先生的研究,加强对严复强国富民理论的研究。他说:“严复是船政文化杰出的代表”,“是毛泽东主席早就肯定的中国先进人物代表”,“研究严复学术思想,发扬严复变革图强的爱国精神,必将推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郑重同志的提议很快就得到了海峡两岸专家学者的重视和积极响应。
1989年,为了加强在青少年学生中 “两史一情”教育,福州市一线教师在编写爱国主义乡土教材中,深切感到严复学术思想博大精深,是极其生动、丰富的文化宝藏,其影响具有全国甚至世界的意义,完全有必要加以认真发掘整理,使其发扬光大。
但是,稍加研究就发现严复题材十分重大,内容极其丰富,更麻烦的是百年来对嚴復的评价不一,有的论点十分对立,莫衷一是。于是一致认为必须联合各方力量,开展嚴復研究,学术先行。
1990年春节期间,郑重同志指示福建师大附中陈端坤,立即联络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福建社科院、马尾船政校友会、福建省造船工程学会等单位的教师、学者和严氏宗亲等,联名发起成立严复研究会。签名发起人有:郑重(中共、省船舶公司)、程力夫(民进、省教育学院)、严传全(中共、市党史办)、郑庭椿、俞元桂(民盟、福建师大)、范启龙(中共、福建师大)、郑广南(民进、福建师大)、吴国凤(民进、福建师大)、李又子(民盟、省人艺)、戴学稷(中共、省社科院)陈均、程根清(中共、造船学会)、陈允树(中共、市委政研室)、祝文善(中共、港台信息报)、李孔淦(中共、船政学校)、罗耀九(中共、厦大)、许在全(中共、泉州市委)、李永燊(中共、福州师专)、王永钊(民进、福州师专)、叶芳骐(葉祖珪曾孙,福州师专)、陈端坤(民进、师大附中)、高原(民进、福一中)、陈鼎铭(民进、洪塘中学)、严秀玉(嚴復侄女)、嚴以振(严复侄孙、省委党校)、严培庸(嚴復曾侄孙女、民进)、严营弟(严氏宗亲、后加入中共)等二十多人。
1990年初开始向福建省民政厅社团办提出申请成立省级学术研究会,经二年多未获批准,转而向福州市民政局申请,终于1992年11月26日获得批准成立“福州市严复研究会”。名誉会长郑重,会长程力夫,副会长罗耀九,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端坤。经三年考验,1996年1月福建省民政厅社团办批准成立“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名誉会长陈明义,会长郑重,副会长罗耀九,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端坤。福州市嚴復研究会作为团体会员,加入省嚴復学术研究会,会长严传全,副会长陈允树。秘书长陈鼎铭。
1993年5月,为诚邀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联合主办“93年嚴復国际学术研讨会”,陈端坤、陈鼎铭专程访问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得到近代史所科研处徐辉琪处长热情接待,召开座谈会,丁守和、梁从诫研究员等肯定“嚴復是国宝。”“嚴復是中国近现代史里程碑式的人物。”决定11月参与共同主办嚴復国际研讨会,“你们福建举旗(建立嚴復研究会),我们发动全国各省社科院支持你们!”
至2004年,福建省嚴復学术研究会在册会员百多名,经常联系的国内外学者也有近百名,包括北大、清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天津南开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以及港、台和美国、日本、韩国等高校教师,福建、北京、天津、江苏、上海、湖北、广东等地社科院研究员、民间学者和社会活动家。
三、从嚴復研究会历次学术研讨会的主要论题看民间学术团体与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
1993年,由一个市一级的刚刚成立的福州市严复研究会牵头,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热情支持,联合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地方志编委会共同主办,“93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1月8日至11日在福州举行。福州市委宣传部大力支持并具体指导这次研讨会的召开,福建省政协主席游德馨、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爱枝出席了研讨会的闭幕式。此会以纪念严复诞辰140周年为主题,回顾严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严复与中西文化、严复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并从各学科角度开展严复研究。参加研讨会的海内外学者共80多人,另有40多名福州严复研究会会员列席。大会收到论文77篇。会后出版《93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习近平作《序言》。此会是我国第一次有组织的严复国际学术会议,谱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严复研究的新篇章,在社会上和国际学术交流上产生很大影响。
1995年8月,福州市嚴復研究会主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反割台抗日斗争10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出席专家学者50人,联系当前现实,回顾中日甲午战争前后,严复对日本侵略本性的深刻揭露和反对投降、抗战到底、中国必胜的论断,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治国方略,坚定全民族救亡图强的信心,为中华民族独立富强而奋斗的历史功绩。
1997年12月1日至3日,举办“严复与中国近代化”学术研讨会,以香港回归、洗雪百年国耻为历史背景,突出严复“人贵自由,国贵自主”的思想,缅怀严复在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转型中的历史功绩。省人大主任袁启彤致开幕词,嚴復学术研究会会长郑重发表《世纪回眸,求真为公》大会主题讲话。参加研讨的有海内外专家学者80多人。出版论文集《嚴復与中国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卢嘉锡题写书名,并题词:“纪念严复学贯中西,研究嚴復洞鉴古今。”福建省委书记陈明义题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题词:“严谨治学,首倡变革;追求真理,爱国兴邦。”省人大主任袁启彤题词:“爱国树先贤风范,启蒙开改革之先。”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游嘉瑞题词:“研究历史,总结过去,启迪当今,教育后人。”河海大学校长严愷题词:“学贯中西,博大精深。”
1999年1月23日,福建省嚴復学术研究会举办纪念严复诞辰145周年大会,省内专家学者及各界代表百余人参加,收到纪念文章17篇,出版纪念专辑。收到台湾辜公亮文教基金会赠送《嚴復合集》一部。
2001年11月9日至10日,举办纪念严复逝世80周年学术研讨会,习近平发表开幕式讲话。同时出版《科学与爱国——严复思想新探》,习近平主编并作序言,收入论文40篇,严复佚文3篇,严复手批沈瑶庆奏稿1篇,计45万字,印数2500册。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行,后多次再版,印数不详,现已脱销。
2004年2月9日,福建省政协主办《福建省纪念严复150周年诞辰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省政协礼堂隆重举行,省委副书记黄瑞霖出席会议,省政协主席陈明义开幕式讲话,亲属代表严倬云女士讲话。学术研讨的主题为:“纪念严复诞辰一百五十周年,回顾、总结一个世纪以来严复学术研究的成果,对严复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功绩、首创精神进行全面、客观、正确的评价。联系梁启超、孙中山、鲁迅、毛泽东等对严复及严著的评论,如‘中国西学第一’‘向西方寻找真理’‘先进的中国人’等论断,指明严复在中国现代历史诸多学术领域的开创意义。联系严复在上两个世纪交替时节,面对民族存亡的险恶环境,发出‘警世危言’的呼喊,阐述当今弘扬严复倡导的科学、民主、竞争、救国的现实意义。总之,要从近代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及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高度评价严复的历史功绩。” 同时出版论文集《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黄瑞霖主编、作序言。
2005年以后,历次嚴復学术研讨会的论题有:“严复思想与中国变革”、“严复思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严复思想与中国现代化”、“严复与强军梦”、“发掘严复文化资源、打造福建文化品牌”、“严复思想与法制建设”、“嚴復,帝国留学生与皇家海军学院”等。
从严复研究论题的选择和发展变化,可以看出嚴復学术研究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发现史实,尊重历史,联系现实,提炼集中,提出主要论题。在新形势下,嚴復研究无论是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还是研究问题的思想和争辩,都有较快发展和显著的提高,取得丰硕的成果。这些联系现实的学术研究,论证了严复思想文化资源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借鉴价值、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经之路的信念,具有有力的历史佐证和理论思辨意义,同样丰富着统战工作的实践和理论创新。
四、嚴復学术研究会组织的社会活动、宣传教育工作与统战宣传教育工作相呼应
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成立二十多年来,通过组织学习、学术研究、研讨交流、参观考察、讲座、座谈会、摄制电视片、纪念活动、文艺创作、报刊广电宣传等一系列活动,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不仅是学术界知识分子、社会精英、党政领导,尤其是正在创业的年轻人和大中学生——让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严复,学习严复,理解严复,记住严复,从而得到更多启迪。严复思想的核心,是强烈的爱国主义和科学发展观,“他高举科学与爱国两面大旗,以‘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为己任”,他“以高度的爱国热忱,针砭时弊,抨击封建专制,鼓吹变法维新,连续发表……政论文章,以警醒国人,企求‘治国明民’之道,挽救民族危机。”“时至今日,严复的科学与爱国思想仍不过时。” (习近平:《科学与爱国》序言)严复学术研究会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吸收严复思想精华、发扬严复爱国精神,团结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历史文化传承的精神力量和思想理论的支持。
惟其如此,嚴復学术研究会的工作,客观事实上必然成为统战工作的重要一部分。例如:
在1994年纪念严复诞辰140周年之际,先后在严复故乡福州阳岐村和严氏宗亲聚居地下洋村举办严复事迹陈列,在于山法雨堂(船政学堂“求是堂艺局”旧址)举办纪念嚴復140周年诞辰书画展。前来参观学习的,不止严氏宗亲、普通民众、基层干部,也有省市领导、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陈列展览令人耳目一新,许多人是第一次从中知道我们故乡原来还有个这么伟大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巨人”(习近平语)——嚴復幾道先生;才知道中国近代海军起锚启航的第一港口——福州于山法雨堂。
1994年时任《港台信息报》总编辑的福州市嚴復研究会祝文善副会长,参加福建新闻访台团,在“台北水泥”向辜振甫、严倬云敬赠由福州市嚴復研究会创制的严复胸像一尊,畅谈近一小时,(新闻访问团的会晤竟然为之推迟一小时)从此打开福建民间团体与辜、严直接对话交流的大门。
1995年8月,福州市嚴復研究会主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反割台抗日斗争10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并在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专题谈话节目,把1895年开始的中国人民反割台抗日斗争历史,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联系起来,让全世界都知道一百年前严复就已经揭露日本盗贼本性,鼓舞国人坚决反对投降妥协,坚持团结抗战,抗战必胜,“中国必不亡”!(严复遗嘱)
1996年5月,在严复出生地福州苍霞洲建立“天演公园”,彭冲题名;建有“天演亭”,汪道涵、辜振甫分别题匾;园内树立严复全身塑像一尊,由严复孙女严倬云题名。台江苍霞洲的民众第一次知道自己正生活在一百四十多年前一颗耀眼的文化明星诞生、成长的土地上。天演公园嚴復塑像,从此成为有名的福州城市雕塑,成为福州名片的画面主背景。辜振甫题字“天演亭”,成为台湾高层人士在大陆的第一幅公开题字。
1997年,福建省嚴復学术研究会与福建省工商银行、仓山区文联等单位合作,举办“迎香港回归文化系列活动”,组织中学生“天演之路夏令营”,先后摄制专题片《寻找严复的足迹》《严复故乡行》在东南电视台播出,把严复的“天演哲学”“与天争胜”“奋发图强”“身贵自由,国贵自主”的思想理论与当前的现实联系起来。
1998年初,福建省嚴復学术研究会与北大福建校友会合作,铸造严复铜像赠送北大,并派代表参加北大百年华诞庆典和严复铜像揭幕仪式。同时与东南电视台联合制作播出专题片《跨世纪的回眸——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严复》;当年10月辜振甫、严倬云访问北京,专程到北大参拜严复铜像、敬献花篮。
1999年7月7日,组织本会会员在福州苍霞洲天演公园举行座谈会,为中央电视台专题片《严复与天演论》进行现场录制,国际频道播出。
1999年11月21日,在喜迎澳门回归之际,福建省嚴復学术研究会举办“迎接澳门回归”学术座谈会。会后在福建师大举办讲座,由研究会学术部范启龙教授,以近代反帝斗争生动事实,讲述澳门历史,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此后,福建省嚴復学术研究会有计划地派人到高校、中学和省图书馆举办讲座。
2009年8月由福建教育电视台“海西文化讲坛”录制陈端坤副会长宣讲《严复》(十一集),成为该台六年来滚动播出保留节目。
2003年,配合国台办九州文化传播中心、台湾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协会拍摄电视传记片《大师身影——严复》,2004年纪念严复150周年诞辰在台湾播出。
2001年长篇历史电视剧本《严复》完成初稿,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同志对《严复》剧本提出“思想性,艺术性,可看性三者统一”的要求,指导创作修改。2003年4月召开剧本讨论会。2005年电视剧本《严复》(上卷)由香港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年嚴係雲“代表嚴復直系亲属授权福建省幾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作为嚴復影视剧等作品的唯一制作单位。陈端坤为《嚴復》电视剧的总编剧,具体负责艺术创作。”
2010年,陈端坤约请福州艺术研究所马文正以电视剧本《嚴復》为蓝本,创作话剧《严复》。山东省话剧院演出 。2013年5月参加全国第七届话剧优秀剧目展演、11月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在全国戏剧界和观众中获得巨大反响。
通过我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严孝潜,三次全国政协提案,终于2001年修复福州郎官巷严复故居为纪念馆,并由福建省嚴復学术研究会提供布展策划和大纲;经过嚴復研究会的反复呼吁,福州阳岐的严复祖居“大夫第”、严复墓和严氏宗祠得到重点保护。
……
像这一类有创意的工作,只有严复研究会以民间社团的名义才做得有声有色、自然得体,其达到独特的统战效果不言而喻。
五、对台、对海外侨胞的联系
严复广泛的社交圈、亲友圈,经过百年发展传承,形成一个十分有意思的人脉网络,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联络图。
嚴復研究发现严复最主要的亲友圈(仅举闽台严、陈、林三家现代主要人物):
严复----长子:严琚字伯玉,
——孙女严倚云(美国)、嚴係雲(唐山)
第三子:严琥字叔夏(陈宝琛做媒,娶陈之外甥女林慕兰)
——长孙严以侨(中共、台湾)、孙媳林蒨(台湾林熊祥之女),
——严复之曾孙(严以侨之子女)嚴 正、严方、严谅(台湾)
——孙女严倬云、孙女婿辜振甫(台湾),
——孙女严停云、孙女婿叶明勋(台湾)
——严复之曾外孙女(叶、严之女)叶文心(美国)
陈宝琛——(二妹)陈芷芳,妹夫林尔康(台湾板桥林维让之子)
——子林熊祥,娶陈家表妹陈瑜贞
——女林慕兰,嫁给严复第三子嚴叔夏
(四女)陈瑜贞,女婿林熊祥(台湾板桥林尔康之子)
——(林、陈之女)林蒨,嫁给严复长孙严以侨,嚴正之母
(六子)陈立鸥(美国)
台湾作家李敖在怀念老师严以侨的一篇文中说:严复一家三代曲折的人生历程与中国近代史的关系,其意义绝不仅止于严氏一门一姓;严氏一门的家传资料,可以说得上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2003年10月严以侨之子严正,专程回福州领取严以侨烈士证书、抚恤金,并专程拜会福建省嚴復学术研究会郑重会长,感谢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的老同志、老地下党员为烈士履历作证,并确认明年嚴倬雲将回故乡参加纪念嚴復150周年诞辰大会。
二十多年来,研究会的重大学术研究活动都邀请台湾嚴復后裔亲属和有关学者参加,在研讨会上让他们优先发言,阐述观点,交流研究成果。研究会召开的几次纪念严复的活动,也事先与在台严复亲属通报设想,征求意见,取得支持。每年春节,互致新春祝贺。2001年纪念严复逝世八十周年时,在台严复亲属因故不能前来,研究会受托代制花篮、花环,在严复墓前隆重举行祭奠仪式,由严复长孙女嚴係雲代表嫡亲宣读祭文。2004年2月,嚴倬雲应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之邀,率领子侄一行九人回乡参加纪念嚴復一百五十周年诞辰大会。
1997年陈立鸥教授回闽成立陈宝琛文教基金会,邀请嚴復学术研究会陈端坤秘书长参加筹备工作,并题词“世谊永存,携手弘扬——恭祝严公幾道学术研讨会胜利召开”。后来陈端坤把陈宝琛文教基金会和陈立鸥的关系,转给福建师范大学校友会,促成师大曾民勇副校长成功访美联系陈立鸥教授,把陈宝琛文教基金会落户在福建师大。
2001年11月9日,习近平在纪念严复逝世八十周年大会后,晚宴招待嚴倬雲等严复后裔,在会见严复后裔族亲和部分海内外专家学者时,再次强调说:“严复是中国近代的‘思想先驱’,希望对严复的研究能进一步开展起来,从中得到借鉴,走好开放之路,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祖国繁荣富强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
基于嚴復的亲缘关系、社会关系的巨大历史影响,嚴復研究会的工作在对台、对外统战工作中将继续发挥其特有的重要作用。
六、建设“严复学”学科体系,加强海内外学术文化交流,提高国际话语权。
习近平在1993《嚴復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序言中说:
“从嚴復到鲁迅并直到今天,中国新文化的发展创造都是在不断探索、实践类似嚴復这条‘阔视远想,统新旧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而后得之’的道路的。我们今天学习嚴復才兼文理、学贯中西的渊博知识,继承其宝贵精神财富,就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又充分体现新时代精神;还要探索中西文化交融的途径,立足本国而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服务。”
习近平的这一席话,从严复思想文化资源说起,论述了中国新文化的发展创造的道路。虽然是在二十多年前说的,实际上已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大命题。二十多年过去,这一论述依然是那么新鲜、有针对性。今天,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需要直面的重大课题之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关于建设严复学术学科体系,1993年罗耀九副会长就已经提出建设“严复学”学科体系的构想。2004年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黄克武所长以《纪念严复诞辰150周年:建立“严学”研究的学科体系》为题,在开幕式大会发言呼吁:
“纪念严复不仅要效法严复爱国主义的精神,更要学习‘纵论古今、放怀天地’的学术气魄。严复才兼文理、学贯中西,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级的思想文化巨人。研究严复可以深入近代中西文化中政治、社会、经济、法律、哲学、科学等的各个领域,以及中西融合与冲突的关键课题。
“1993年福州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就有人提出建立‘严学’(即“严复学”)的呼吁。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历史积蕴,以及十余年来以严复学术研究会成员为中心的沈潜、反思与开拓、耕耘,我们认为目前构建‘严学’学科体系的条件已经充分成熟。纪念严复诞辰150周年学术研讨为‘严学’的全面展开点燃了圣火,”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嚴復学术研究会已经成为海内外严复研究领域交流探讨的很有影响的重要平台,在此基础上,团结全国(大陆、港澳台)嚴復研究专家,建设严复学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从而提高国际话语权,条件已经成熟。
正如黄克武所长所说,严复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级的思想文化巨人。适时召开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是提高国际话语权的必由之路。
1992年,福州严复研究会一成立,我们就策划组织举办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社科院的专家说“严复是福建的瑰宝”。冰心先生说:“严复是我父亲的老师,是我敬仰的人。”她为“93年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题名,祝贺大会召开。北京大学福建校友、时任福州市委宣传部长林爱枝说:“严复是北大首任校长,严复在任时间不长,北大就得到英国教育会议和伦敦大学的承认,北大在国际的学术地位提高了,福建校友引以为荣。在严复的家乡福州,一定要保证把国际研讨会开好。”这是中国的、也是第一次国际严复学术研讨会。我们更要学习嚴復的学术气魄,有责任、有自信把严复学术研究推向国际。
严复学术研究会第一个十年的工作,在严复的历史定位问题上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对严复的评价也随即消除了不少杂音,对严复思想的现代价值取得越来越多的共识。这为进一步的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个十年的研究已经注重对严复各种著述做更加全面、系统、细致的解读,进一步厘清严复思想体系的内在逻辑和层次,既密切联系严复各种言论的特定历史背景和场合,又把握他的整体思想在中国社会漫长的转型过程中的深刻意义。在这个进程中,必须更加注重做细致的原始资料尤其是外文资料的发掘工作,严复研究的国际交流益发显得必要。台湾辜公亮基金会1998年出版《严复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皮后锋《严复大传》、孙应祥《严复年谱》,鹭江出版社2004年出版罗耀九《嚴復年谱新编》,标志着嚴復学科体系的建立过程;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2014年1月分别出版苏中立《百年嚴復——嚴復研究资料精选》和《百年天演——<天演论>研究经纬》二部著作,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严孝潜《严复的一生》,标志着中国“严复学”学科体系开始建立。
从1998年5月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树立严复铜像,同时策划在2001年召开《福建省纪念严复逝世8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到2004年举办《福建省纪念严复诞辰15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嚴倬雲首次回乡参会发出“两岸中国人”的演讲,嚴復学术研究会完成了第一个十年任务,也为统战工作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2014年值严复诞辰160周年,从第一次国际研讨会至此二十年了。举办第二次国际研讨会时机成熟了。2014年又正好是严复从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毕业135周年,明年习近平又将访问英国。为此议决:定于2014年11月,由英国格林威治基金会主办,提供皇家海军学院海军将领议事厅作为召开国际研讨会的会场,召开“严复,帝国留学生与皇家海军学院”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于格林威治彩绘大厅举办“严复,帝国留学生与皇家海军学院”图版展览,并印制中英文对照版图册分别在国内外赠送、发行。
11月13日,《严复,帝国留学生与皇家海军学院》国际研讨会顺利召开,中、英、美、韩等国20多名学者共同期许:借助英国皇家海军学院这一文化交流平台,让严复重新走向西方、走向世界;让世界通过严复“中西会通”所传播的“西学”,深入认识中国文明的历史和现代的发展,也让西方通过嚴復对西方“奥秘”的揭示,反观西方文明的进步与历史缺陷。
中国严复学专家苏中立教授在会上发表《严复启蒙思想的历史定位》,梳理百年来严复学术研究历史,阐明严复历史定位的发展过程。他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明确提出严复是“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奠定了严复启蒙思想家的历史地位。严复的启蒙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如果说孙中山是“革命先行者”的话,那么,严复则可以说是“学术先行者”或“启蒙思想先行者”。对于中国社会发展,严复的历史地位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样重要。
华中师大涂光久教授在《严复研究的百年回顾》中,向国际学界介绍了严复研究的发展情况,展现严复国际学术研究的成果和新的发展态势。
福建省严复研究会副会长林怡教授发表论文《论严复对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推动》,韩国国立全南大学东亚研究所严英旭所长从嚴復传播西学切入,研究他“如何面对西洋文化的冲击以及如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国际文化交流的学术观点。
当晚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和格林威治基金会主席托尼黑尔斯(TonyHales)出席《严复,帝国留学生与皇家海军学院》展览会并致开幕辞。《新欧华报》(英)《美西海岸》(美)“新华网”等十多家报刊、网站作了报道。清华大学王宪明教授认为:“这确实是中英文化交流史上早就应该有的一项活动,必将对严复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驻英大使刘晓明在开幕酒会讲话中赞扬了严复先生对于中国与世界跨文化交流与沟通作出的开创性贡献。在格林威治东、西方“交界线”上,中国大使向世界发声:
“今天,西方也有一个如何认识中国的问题,是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把中国的发展视为机遇,还是以敌视偏见的心态把中国的崛起看作威胁?严复先生一百多年前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西方不应再犹豫彷徨,让机遇失之交臂。”
格林威治大学高级讲师Peter Vlachos认为本次国际研讨会展览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西方与中国、新中国与旧中国之间的密切联系,将给此后三个月展览中到场参观的世界各国朋友,一个走近近代中国思想和文化传播、政治改革历史的独特契机。
从以上简介中韩学者的发言和中国驻英大使的开幕式讲话可见,与第一次福州93嚴復国际学术研讨会比较,在格林威治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嚴復学术研究已经取得国际话语权。
1993年,福州市嚴復研究会设计制作第一尊严复座像(复制十多尊),其一由福建新闻访台团带去台湾送给严倬云丶辜振甫先生。1996年又设计制作大型塑像《严复宣讲西学》,请严倬云题名,树立于福州苍霞洲天演公园。1998年福建省嚴復学术研究会设计、厦门大学李维泗教授制作《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严复几道先生》铜像,严倬云题名。我们还策划在马尾船政学堂(船政衙门)、福州金山公园严复广场建立大型、标准的严复铜像。在英国举办严复国际研讨会时,中英学者策划在英国格林威治也建立严复塑像或船政留学生纪念碑。
英国有树立纪念著名学者、作家塑像的传统,英国文化遗产委员会为纪念文化名人在名人故居张挂“蓝牌”,在伦敦西区中国作家老舍当年住所门前就有“蓝牌”,严复更应当有!我们认为这也是文化传播上争取国际话语权的一件大事。
在格林威治国际研讨会上,福建省嚴復学术研究会陈端坤充分利用国际话语权,对日本政府在伦敦大学建立“伊藤博文纪念碑”和安倍关于伊藤博文纪念碑的讲话,做了揭露和批判,提出强烈的抗议。
2014年5月1日安倍在伦敦市晚餐会《重新定义日英关系》演讲一开头就说:
“今天,我访问了伦敦大学,在校园一角矗立的纪念碑前,少时静立。那座纪念碑是为缅怀被后人称颂为‘长州五杰’的五个年轻武士而建立的。正巧150年前,这五个年轻人……带着对知识的渴望,来到了伦敦,就在这里伦敦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努力学习。”
可史实是,伊藤博文根本没有进入伦敦大学学习过!安倍在撒国际历史的弥天大谎!
由于长期来流传着严复与伊藤博文在英国海军学院是同学的故事,说严复的学习成绩远远超过伊藤博文,可是甲午海战中被日本同学打败了。因此严复研究学者对伊藤博文到英国的史实特别关注,作了深入研究,早有定论:伊藤博文根本没有跟嚴復同学过。据日本著名史学家久米正雄《伊藤博文传》记载:1863年,伊藤博文与井上、村野、远藤、山尾庸五人,奉长州侯的密令,潜往英国学习海军,经过五、六个月的航程,于1864年1月到达英国。由于他们的英文基础都很差,无法进入当地学校学习,只好通过友人介绍,寄宿在伦敦大学某化学教授家里补习英文。大约过了半年,伊藤博文就离开英国,匆匆赶回日本,期间没有进入任何一所英国学校学习。
时至今日,日本内阁总理居然还敢在英国首府大谈他们树立在伦敦大学的“年轻武士”纪念碑,公开篡改历史,美化侵略成性的日本武士,真不知道什么是羞耻!安倍的老师说安倍的历史不及格,其实安倍是故意篡改历史,他的外交动作是建立在谎言基础上的,这个国际丑剧应予以揭露。而中国政府公派的船政学堂十几名留英学生,船政文化杰出代表、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严复,在他们毕业的皇家海军学院校园里,却没有纪念碑或铜像,很少人知道嚴復他们一百三十五年前在这里奋发努力过,后来为中国、也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百多年前嚴復领教过伊藤博文,一百多年后今天,嚴復研究学者再不能容忍日本政府篡改历史,满世界撒谎,美化“年轻武士”伊藤博文!
七、习近平、李克强与嚴復研究
习近平同志一贯关心、支持、指导并参与嚴復研究,体现党领导对民间学术团体工作充分重视、对它在统战工作中的作用充分重视,丰富了统战理论建设的内容。
在《93年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序言中,习近平指出:
“严复的一生,首先是爱国者的一生。他的一切寻求、一切进取、一切成功都是与其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分不开的。”
“为了救国图存,寻求富强之路,严复勤奋学习,艰苦译著,勇于进取,敢为天下先。”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严复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的思想,提倡科学教育实践和创造知识渊博的精神财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祖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爱国主义具有团结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是振兴中华的强劲动力。我们要学习严复这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齐心协力,为建设富强。繁荣、民主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切才智和力量。”
1997年10月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为“严复与中国近代化学术研讨会”题词;“严谨治学,首倡变革,追求真理,爱国兴邦。”高度概括指明了嚴復研究的方向、目的和意义。嚴復研究要继续深入、发微求真,从嚴復为了救国图存,寻求富强之路历史经验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民族人民进行民主革命、建立新中国、建设民主富强现代化国家,是中华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从而自觉、自信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奋斗。
2001年11月9日,在纪念严复逝世八十周年开幕式上讲话的最后一句,习近平非常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嚴復研究的重大的历史性意义: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面对汹涌的全球化浪潮,进一步开展嚴復思想研究,无疑将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凝聚与复兴,有助于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事业,有助于中国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15年4月24日,在福州郎官巷严复故居纪念馆,李克强赞誉严复:“严复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他向国人翻译介绍西学,启蒙了几代中国人,同时,又葆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严复。”
李克强赞誉严复新闻见报的第二天,“中国政府网”上发表祝振强《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传递三大讯息》指出:
“其一,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开放伟业,在这个伟大进程中,‘开民智’至关重要,人人‘放眼看世界’至关重要。当今,我们有必要在开放先驱博大精神的辉映、感召下,强有力地推进开放进程。
“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并不单纯是对于历史人物的臧否,其更代表了一种导向——当今,严复终生的秉守、追求,并未取得成功,当下的中国以及中国人,有必要继承、完成严复未竟的事业,有必要人人成为‘放眼看世界’的严复。
“其二,中国将全方位地向世界敞开心胸,将成为现在和未来,世界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分子。
“以一颗‘中国心’‘放眼看世界’,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老子天下第一、自以为是,汲取人类一切精神养料,吸纳世界所有文明成果,一如严复曾引赫胥黎所言:“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各物为我文字者,斯真学耳”。
“今天,我们提及严复、肯定严复、重温严复、重拾严复,这本身就是一种姿态、一种选择——在当今世界,除了义无反顾地融入世界大家庭、成为世界大家庭之一员,顺应时代潮流,顺应文明发展进程之外,我们别无选择。
“其三,赞誉严复,是一种汲取、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中国的反腐败,目的还是为了开放,为了将中国引向现代文明国家。而,开放的成功,离不开反腐败的成功。
“而‘没有退路’ ‘永远在路上’的反腐败,实则就是变革成功的保证。
“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着实是在为后反腐败时代、后变革时代的中国计,是在为中国的未来计——在当下大力反腐败的同时,不忘未来发展,筹谋未来发展,布局未来发展,起步未来发展。”
认真体会“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嚴復”所传达的全部信息,要求我们继续认真地学习嚴復,研究嚴復,理解嚴復,宣传嚴復,记住严复。我们记住嚴復,赞誉严复,是一种汲取、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让我们坚定不移、齐心协力投入改革开放的伟业。
嚴復学术研究会的任务还很重。人文社科学术团体的工作任务还很重。统战工作任务还很重。然而民间学术团体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还很差,有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
党委统战部门应当充分关注、加强领导、大力支持人文社科民间学术团体的工作。在这方面,习总、李总已经给各级领导作出了榜样。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
习近平: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015年05月20日 新华网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05月18日 新华网
严书翰谈“理论创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6年07月12日人民网-理论频道
《93年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福建省严复研究会编,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
《严复与中国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郑重 主编,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
《嚴復合集》王庆成、叶文心、林载爵 主编,台湾财团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会出版1998
《严复逝世八十周年纪念活动专辑》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编印2001
《科学与爱国——严复思想新探》习近平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皮后锋:《严复大传》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黄瑞霖主编,方志出版社2004
《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画册》林爱枝主编,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大会组委会编印2005
《严复思想与中国现代化》黄瑞霖主编,海峡文艺出版社,2008
《中西融通:严复论集》郭卫东 牛大勇 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
《百年严复——严复研究资料精选》苏中立 涂光久 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
《严复思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黄瑞霖主编,鹭江出版社2014
严孝潜:《严复的一生》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陈端坤:《严复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海西教育研究》2014年第四期
祝振强:《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传递三大讯息》2015年04月27日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