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Wi-Fi市场陷入发展瓶颈,流量难以变现转型势在必行


文/东方亦落

一直以来,Wi-Fi技术都被看作是数字生态系统的重要经济引擎,但对其经济价值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不过在近日,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国际Wi-Fi联盟组织”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称全球Wi-Fi的经济价值今年将高达1.96万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这一数额将超过3.47万亿美元。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设备普及,而流量上网又显现出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对Wi-Fi的需求日益增加。对现代人而言,Wi-Fi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已成为比生理需求更为基础的需求。这样说起来似乎有夸张之嫌,但Wi-Fi成为刚需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Wi-Fi逐渐成为一门“生意”,而且涌入市场的玩家越来越多。这也使Wi-Fi市场逐渐分化出不同的类型,并且愈加火爆。

然而,在各类Wi-Fi风生水起的同时,问题也逐渐显现。技术不到位、资本面临考验、推广进程缓慢……诸多问题使Wi-Fi发展道路艰辛。对于有前景却受到阻碍的Wi-Fi市场来说,转型势在必行。

一、Wi-Fi顺应市场需求崛起,但问题也开始显现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已有20年历程。前十几年基本是PC时代,PC互联网经济支撑起了整个互联网发展。然而在近10年的时间里,智能终端逐渐渗透,移动互联网网民数量呈指数级增长,移动互联网成为整体网民数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如今移动互联网早已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游戏、社交、出行、购物,移动互联网每时每刻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行为方式。而移动互联网网民数量的增长,也给Wi-Fi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用户基础。

 

从2014年起,互联网抢占入口不断上移,以前并不受关注的Wi-Fi成为新的“战场”。早在2014年年底,商业Wi-Fi市场中的入局者就已达到500家左右,此后仍有更多玩家涌入该市场,传统行业、新兴行业、甚至金融保险等行业都纷纷入局,Wi-Fi市场的“诱惑力”可见一斑。

而商业Wi-Fi领域的玩家,也可分为不同的“派别”。

第一种是运营商。它们在商业Wi-Fi领域苦心经营多年,却因自身体制的限制与运营思路上的惯性,一直没能找到很好的运营模式。运营商的Wi-Fi覆盖的更多是公共区域,这类区域更倾向于行政需求而非市场行为,因而用户商业价值不高,主要通过运营Portal广告页面或批发Wi-Fi流量变现。

第二种是BAT运营的Wi-Fi,或是与别人合作或是“自力更生”。

阿里在2014年与Wi-Fi技术提供商树熊合作,在支付宝移动端开放Wi-Fi入口。以此打通O2O服务入口,吸引店铺接入Wi-Fi并购买设备。这也是大多数商家的做法,将Wi-Fi关联支付宝,店家可以通过此种方式进行营销,用户可以迅速发现感兴趣的商家,支付宝也可借Wi-Fi推广进一步稳固线下布局,可谓一箭三雕。

腾讯依托自身强大的社交网络,推广微信Wi-Fi,并与迈外迪等Wi-Fi厂商有合作。百度的Wi-Fi则相对封闭,依托自家的百度钱包等使线上和线下联通。

此外还有早期投资麦外迪的小米,将Wi-Fi认证集成到MIUI操作系统中,但其早期启动的Wi-Fi分享计划由于安全问题终止,现在小米在商业Wi-Fi领域动作也不多了.

 

除了商业Wi-Fi之外,公共Wi-Fi也在逐渐发展。网络的普及使人们对传统通信方式的依赖大幅下降,而对社交平台的依赖程度却日益增加,而且不少商务人士还有随时随地联网办公的需求。虽然移动数据也逐渐普及,但无法满足更大的需求,这就为公共Wi-Fi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公共Wi-Fi主要分为搭建在公共交通中的交通客运Wi-Fi,分为长途和短途。还有就是公共场所设立的Wi-Fi,分为政府负责和商家自建。

自2015年起,国家就强调宽带建设与网络发展的重要性,还颁布了与提速降费有关的文件。此后移动数据方面发展呈上升趋势,从3G到4G再到即将应用的5G,技术也在不断革新。然而公共Wi-Fi的发展却没有那么乐观,反而还在普及程度、网速等方面频频出现问题。

诸多问题的暴露也使Wi-Fi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例如此前以3亿B轮融资创下Wi-Fi行业记录的16WiFi,在去年2月因资金问题被迫停止了11个城市的业务。而一些公共Wi-Fi也因网速、安全等问题陷入发展缓慢的境地。

其实,Wi-Fi在这两年顺应市场需求而出现,并且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而且在去年上半年,全国手机通话时长同比下降4.7%,固定电话通话时长的下降幅度达到18.6%,而手机用户接入流量同比增长147.3%,预计这一比率今年会持续增加,所以Wi-Fi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事实上,Wi-Fi的发展却受到了限制。

二、Wi-Fi行业发展受限,转型是必然之势

如今一边是移动数据发展步伐不断加速,5G概念炒得火热,一边却是Wi-Fi市场发展受阻,艰难前行。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限制了Wi-Fi的发展呢?

 

从表面上来看,近年来Wi-Fi行业融资如火如荼。迈外迪获C轮融资3亿元,16WiFi获B轮融资3亿元,树熊网络获阿里投资,WiFi万能钥匙完成5200万美元A轮融资……然而这些融资与对中移动累计投入资金200亿元,全国建设WLAN热点500万相比杯水车薪。何况对于许多Wi-Fi企业而言,连“杯水车薪”都没有。

除了设备购置、流量采购、人力成本等方面需要大量资金之外,还要向投放Wi-Fi的合作方缴纳入场费,这就使得运营成本更高。即使是已经成功投放的Wi-Fi,普及度和使用率也不是很高,盈利就成了问题。此外,政府对商业Wi-Fi也并未给予足够的支持,使得他们发展更为艰难。

究其深层原因,是用户使用率不够,但是这也不难理解。现在的公共Wi-Fi网速堪忧,人稍微一多就卡顿,反而不如移动数据来的畅快。此外,在用公共Wi-Fi的过程中总是出现弹窗广告。要知道,用户使用Wi-Fi的核心诉求是上网,而不是看不停出现的弹窗广告,这种广告形式降低了用户体验,加之近年来频频发生使用Wi-Fi泄露隐私的事件,导致公众对公共Wi-Fi更有距离感,转而使用移动数据。

即使是互联网巨头BAT推出的Wi-Fi也并未达到预期中的效果。盈利模式的缺失,内部分歧巨大,使Wi-Fi业务处于极为尴尬的状态。

如此一来,Wi-Fi的推广更为缓慢,发展也就自然受到阻碍。

至于政府提供的公益性Wi-Fi由于网速慢、弹窗多等原因,也无法使大众满意。而这归根结底是技术和设备问题导致的,技术和设备跟不上的重要原因是资金紧缺,所以对Wi-Fi技术的高要求和资金不足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因此中国只有几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才有这种由政府提供的公共Wi-Fi,而且情况也不太好。

不过,Wi-Fi的市场需求又非常大。即使是不断发展的数据流量也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也不是唯一能用得上Wi-Fi的设备,智能音箱、手提电脑、智能家居都离不开Wi-Fi。

所以,Wi-Fi市场仍是一片“蓝海”,想要在这片“蓝海”中畅游,转型势在必行。

对于运营商而言,已经有足够的资金和积累,所以调整思路是最为重要的。运营商也确实做出了一些调整,如以“承包责任制”的方式将之前由运营商负责的Wi-Fi建设与运营下放给社会企业,既减少了建设Wi-Fi给运营商带去的压力,也引入了社会力量和资本,有助于Wi-Fi建设的突破和创新。

 

对于Wi-Fi企业而言,能否找到合适的角度打开市场实现进一步发展非常重要。企业应该明确如何吸引更多的用户,虽然免费也是吸引用户的点,但技术和速度跟不上终会让用户逐渐流失。

所以有企业选择了“硬件+软件”的智能Wi-Fi营销模式,前期卖Wi-Fi设备赚差价,后期收维护费用。有企业选择了“内容+显示屏”模式,低价或免费投放设备,通过内容投放,后期赚广告费。还有企业选择了“软件+硬件+服务”模式,低价或免费投放设备,后期通过流量数据、业务分佣等实现盈利。

无论采取哪种模式,最重要的都是实现流量变现。所以应该先建立起规模,形成Wi-Fi商业形态。一旦成功,如今的头部Wi-Fi企业将会获得很大的利益。

至于政府提供的公共Wi-Fi则可以参照国外的成熟模式。如2006年新加坡推出的公共Wi-Fi。新加坡政府也是采用直接与运营商合作的方式,只不过不是免费而是按需收费,比如用户要看视频,耗费较多的流量就要付出一定的费用。这样政府的资金压力就能够缓解,在技术方面也就能够有所提升,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由于Wi-Fi行业本身存在技术门槛,加之建设难度高、资金投入多,所以并没有其他互联网行业那样多的入局者,然而Wi-Fi市场潜力巨大,竞争压力也不小,而在整个行业都显现出问题之时,转型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