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贵人“
2015年,葛明正式从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退休。在事务所举办的欢送会上,葛明回顾自己从事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业经历时说:“从1980年到2015年,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了35年,我觉得自己就像电影《阿甘正传》中的阿甘,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赛道上,跑完了自己的马拉松。一个人努力做好一件事,其实也是一种胜利。”
1968年,作为50年代出生的北京中学生,葛明和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一样,奔赴农村这个“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那个自己不能左右命运的年代,在失去中学系统知识学习的黄金时期,作为知青,葛明所在的知青群体在艰苦的劳作与对前途的迷茫中并没有放弃学习。葛明认为,这一点是他日后有所成就最关键的基础。
人生际遇起伏不定,福祸无常。每个人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努力外,也要有贵人相助。葛明感恩在他迷茫无助的时候,生命中出现的两个贵人。
1972年,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那一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他的助理基辛格博士的策划下,对中国进行了访问。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为了加强中美交流,国家恢复了大学的英语专业,并决定选拔培养一批年轻人学习英语,葛明幸运地被选派到北京师范学院学习英语。马克思说:“外国语是人生斗争中的一种武器。”被这个武器武装后的葛明,才有条件争取到了今后命运中出现的机会。所以,葛明认为,基辛格博士说服了两国政要恢复中美关系,为一部分年轻人提供了学习外语的机会,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他就是自己生命中的贵人。
1977年,文革结束后,在邓小平的倡议下,恢复了一度中断的高校入学考试制度,进而恢复了研究生考试制度。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在1979年招收研究生,葛明凭借英语优势考上了西方会计专业,从此敲开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大门。
新中国建立之后,注册会计师这个专业已从中国词汇中消失,1978年恢复设立了注册会计师,至今刚好也是40年。当时在缺少师资、教材的情况下,重新起步,奋起直追,谈何容易!又是邓小平决定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去学习。当时有人担心,派出的学生不回来怎么办?邓小平说:“派出100个,回来80个,也得派。”这种气魄,又使葛明成为幸运儿。他成为财政部第一批派到美国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的研究生。同行四人中,其他三位是原财政部副部长,原中注协秘书长李勇;原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汤云为;原中注协副秘书长,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李爽。
学习回国,研究生毕业,正赶上改革开放的黄金年代,各行各业渴望年轻人才。在各种机会面前,葛明选择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最基础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无论是参加中国初建的第一家全国性会计师事务所———中华会计师事务所,还是任职“四大”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的合作所,葛明一干就是30余年。期间经历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脱钩、合并、改制。风风雨雨、起起落落,一番独特的经历,一场独有的精彩。回忆起这些,葛明说要感谢许毅、杨纪琬这些行业泰斗级的恩师,更要感恩人生中的另一位贵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35年只做一件事
在恢复会计师行业的起步阶段,当时主管财政部的领导审时度势,一开始就决定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接轨,与时年的“八大”(现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合作,葛明有幸在这个阶段参与其中,并在中外合作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1985年,葛明代表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在香港与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成立中安经济财会咨询有限公司,为当时急需资金的国内企业吸引外资提供会计、审计、税务、咨询等专业服务,进而为中国概念企业到香港上市提供服务。期间,国内各省市的注册会计师协会与会计师事务所频繁去香港访问学习,举办培训课程。葛明积极参与和帮助这些活动,近十年下来,按人数统计就是一个无形的“千人计划”。这些人很多都是现在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中的骨干和精英。
1994年,葛明回到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出任总经理。尝试过一些改革,但是由于时机不成熟,条件不具备,并没有实现。不过,这些尝试均在后来的实践中得到了推动和改进。毕竟行业在发展,人员在增加,水平在提高,每一项努力与实践、思辨与博弈都是有意义的。
1996年,葛明出任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这一时期事务所发展进入快车道,四大事务所与国内事务所在资本市场并驾齐驱。注册会计师行业迅速发展,注册会计师已经成为年轻人向往的职业选择。
退休后的葛明回顾35年的从业经历,认为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一直在为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铺路、架桥———在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平台上为年轻人铺路,为沟通中外的合作架桥。看到如今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蓬勃发展,人才济济,在中国经济架构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作为过来人,葛明深感欣慰。
筚路蓝缕再出发
从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退休后,葛明除了享受退休生活之外,还为自己设计了时间分配表,他戏称“三个三分之一”。
第一个三分之一是做好企业的独立董事和监事。葛明现在兼任一些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不仅可以持续在审计委员会上发挥专业作用,同时,也可以学习企业提供的更广泛的各种知识,例如:金融科技、区块链、大数据、加密货币等等。这些知识的获得,更新和启发了新的想法。在大数据时代,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令人敬畏和振奋。全新一代的人才与科技革命,引领会计跨界的改革正在扑面而来,进而鼓舞着人们不能停顿,要紧跟时代进步。
第二个三分之一,就是多做一些回馈社会的工作。回顾过去的经历,葛明认为一个人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还要有贵人相助。现在就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年轻人,帮助他们创新、发展、成功。在中国并购公会和其他一些商会,有非常多的年轻人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探索与奋斗。与青年人合作,帮助他们创造机会,实现价值。同时,也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保持年轻的心态。
第三个三分之一,就是参加一个协助企业海外并购与发展的平台,响应“一带一路”的号召,帮助国内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科技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海外并购,在这方面,企业家需要专业服务与指导,过去是“走进来”,现在是“走出去”。机会与挑战并存。
所以,熟悉葛明的人对他都有一个疑惑,“怎么退休了比过去还忙?”
“这也许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宿命。”葛明这样回答。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从零开始到如今蓬勃发展的成绩,葛明认为,个人取得的收获,要感恩遇到了这样一个时代,要感恩生命中的贵人和帮助过自己的人,向他们致敬,也要像他们学习;要感谢在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道路上的老师、领导、同事,是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奉献,成就了这个行业,也成全了自己的个人价值。现在只有努力鞭策自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继续关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筚路蓝缕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