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上的书画家
2018-8-12,昆明
昆明喜欢办展览。我每次回昆明,都会看到大型会展的广告。这一次,是“云南省创意文化博览会”。文博会在昆明会展中心举办,那场面真大,占地得有两个足球场吧。
二号展厅展示的有木雕,木刻,银器,铜器,笔墨纸砚,字画,沙石画,沉香,乐器,瓷器,藤编,普洱茶,等等。
书画展示有十几个隔间,布置在中间区域一条“巷道”两侧。每个隔间一位书画家,前头拉着横幅,上面写着该书画家的头衔或者职位,都是什么画院的院长或副院长,或者教授博士之类,著名书法家之类。隔间二三米长宽的样子,面积也就是六七个平方。前面有张桌子,书画家可以在上面写字作画。后面的墙上挂着有代表性的书画作品,地上在铺着临时写下的东西。
书画家们有的年长,白发白须,像是大家的样子;有的留着长发,蓄着长须,还舞着扇子,道骨仙风的样子;也有平平常常的,正常的西服革履。其中有看起来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四五十岁的青壮年。有的在作画,有的在写字;有的在闲聊,有的在谈价钱;有的在用耳机听音乐,有的在玩游戏。
看起来这是一个买方市场,走过路过停下来仔细观摩的人不多,有买卖意向跟书画家交流的更少。艺术品和艺术家可能都在待价而沽,对于人们的询价甚至留意都会有所期待。看他们的态度都很谦和,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傲慢。
一位叫墨涛的书画家,还是什么画院的副院长,看他的书画都不错,有气势,有功力。他有一幅大画,挂在后面的墙上,有人询价。他要6000元,那顾客出3000元。画家很有耐心,也很认真,降价到5000。买家反而有些傲慢,挑了一些刺,坚持只出3000。画家估计有些耐不住,呛了一句:“3000块就想买我这画,你当是买白菜!”那买家携着一女子扭头就走。我听那女子用昆明话说:“当真把自己当大画家了,不过是个画匠!出3000就算看得起你了,还拽什么!”我看着,听着,有些寒心。他们讨论的,不是艺术品,而是商品。投资者进入艺术品市场,其所关注自然是商品,关注的是其投资价值及升值潜力,但对艺术还是应该有所尊重。你买的毕竟不是白菜。
又看到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画家,身着唐装,儒雅而高洁的样子。隔间顶上横幅写满了字,似乎是某某画院副院长,又是中央电视台什么特邀书画家等等。其身后的墙上,除了张贴着书画作品外,还有各种证书,锦旗,奖状,以及证明其身份并显示其身份和地位的与社会名流的合影。似乎这些还不足以展示其实力,又翻出出版名册,介绍自己的作品特色以及获奖情况。那神色,是过分谦逊的样子。
大多数书画摊前都比较冷落,人们只是匆匆走过,瞄上几眼。同前面那些玉器摊子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不过还是有大出风头的书画家,那是一位左手反写的书法家。这也叫做是创新吧。将纸张翻过来,左手书法,写完后翻过来,展示的就是正字。看那书法家运笔自然,洒脱飘逸,而写出来的字又是那样的刚劲有力,顿觉大开眼界。一大群人围着,看他写字,还给他鼓掌。书法家受到刺激,也是洋洋得意的样子。那得意忘形的样子有点像卖狗皮膏药的。不过,这位书法家的身价似乎不太高,两幅字只卖了300元。买字的那位交钱之前还要跟他合影,他愉快地答应了。
在反手书法家隔壁隔间的是位女子书法家,看起来也就四十多岁的样子,文文静静。真是很可怜。邻居那里是挤破了头,而她这边没有一个人光顾。而且,那边的人还挤到她这边,将她的桌子都快弄翻。她坐在那里玩着手机,心情一定很沮丧。我后来返回的时候,反手书法家还是很热门,女子书法家找了个人陪她聊天。
我对书画家及其艺术作品一向是心存敬意的。看着眼前的情形,看到书画家摆摊作画卖画,将艺术作为商品来处理,感觉有点酸溜溜的同情。
又一想,书画家也要为稻粱谋,也要安身立命。齐白石不也要为一只蜻蜓多少钱计较吗?艺术和商品并非绝对的泾渭分明。艺术是可以有商品属性的,艺术并不对立于市场。
这样想着,再回头看看书画家们的表现,就觉得很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