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则荣理论AS012:从鞭策管理到人性的企业文化


  作品编号:ZOn.AS012 作品类型:理论创作

  作品名称:Enterprise Culture Of Humanity

  汉语名称:《从鞭策管理到人性的企业文化》

  原创作者:朱则荣  首次提出:2018年12月17日  

  所属系统:Amergin中央品牌生态系统

  所属学部:Orderism SD906/ 企业文化学部

  版权管理:秩学有限公司  列卷:《朱则荣理论》第四卷

  ——————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产物,但其发展的本质,却反映了自工业革命200多年以来,人类对“劳动者”本身的认识发生了一次次的深刻改变。

  1 皮鞭的时代

  欧洲工业革命的早期,一个典型的标志是皮鞭,工厂的监工们经常使用皮鞭来抽打员工,敦促其服从生产命令,加快工作速度。童工也被大量使用,在糟糕的工作环境中,劳动者遭受着灾难性的折磨。

  1833年时,工厂主罗伯特·布柯林在回忆自己当童工时受处罚的情形说:监工们把我们三四个童工的手绑起来,脱掉衬衫,赤着脚,呆在机器一旁,有时,监工用皮带或棍子来抽打我们,叫我们站在箕斗中以防止我们试图躲避皮鞭的抽打。

  2 仍然挥之不去的鞭策管理

  随着19世纪全世界工人运动的发展,时代在进步,皮鞭也消失了,工作环境改善了,童工被禁止使用。但是,无形的“鞭策管理”在许多国家,如亚洲国家仍然是主流管理形式,训斥、打骂、惩罚、逼迫的现象仍然可能会出现。甚至在国民教育中,也常常爆出教师对学生或学生之间采取体罚、责骂、嘲弄等事件,并进而引发学生自杀、他杀等重大人身伤亡事故,有时也会引发社会热议和公众“审判”。

  “处罚警告”在一些国家的企业管理中一直是一种常态,“以罚代管”是普遍采取的管理政策,这种鞭策管理本身——也成为构成企业——真实企业文化的一种典型管理风格,甚至是一种共识,缺乏全社会的深入反思。

  3 社会人的人性管理论

  以“人性”作为管理研究的方式是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产生的雏形,但产生“人性”管理的前提是“社会人”的存在。而人性管理的本质是以“人”作为与企业组织、工作、责任等之间相互关联关系的秩序研究内容。

  我在《品牌总论》中曾将人类划分为原人、经济人、工业人、社会人、品牌人,这是人类现存的主要形态,社会人是以“人”的社会贡献价值来衡量的人类进步过程,是贡献型的公民社会主要形态,当一个国家整体发展到“社会人”阶段,社会意义、社会贡献和价值观就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这是出现并存在企业文化的社会文化基础。

  4 企业文化是在社会人基础上的高层次文化形态

  社会人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基础,因为企业文化本身是以使命、意义、价值观念构成的人类精神层面的上层建筑,是人类高于物质需求的理想精神生活方式,而品牌承载的则是梦想的力量、传承文化所需的文化模因,是形成人类一切美好追求、美好社会、美好未来的文化精神形态,是伟大精神力量的凝结。

  人的社会价值、社会中的企业发展价值、人在企业中的贡献价值、企业与社会的贡献价值、人与人的交互价值,共同建构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世界的人文基础与文明精神生态,这是企业文化存在并持久发展的基本生态环境。

  人类不断进步,人口收入不断提升,也意味着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的文化系统在不断升级,各种思考、需求、追求的文化都在持续上升,企业文化必须高于人类基本需求,并不断起到引导社会文化进步的重要作用,否则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将因文化过时而遭到企业文化之间竞争式的淘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