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民生DNA:诚于民 道相生
中国民生银行组织构架图 来源:民生银行官网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公司(上交所:600016 港交所:01988)是中国大陆第一家由民间资本设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成立于1996年1月12日,59家股东出资13.8亿元发起设立民生银行,绝大多数股东都是民营企业,主要大股东包括刘永好的新希望集团,张宏伟的东方集团,卢志强的中国泛海控股集团,王玉贵代表的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史玉柱等。
民生银行成立22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在广大客户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中国民生银行充分发挥“新银行、新体制”的优势,从当初只有13.8亿元资本金的一家小银行,发展成为一级资本净额超过3800亿元、资产总额超过5.9万亿元、分支机构近3000家、员工近5.8万人的大型商业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17年7月发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中国民生银行位居第29位;在美国《财富》杂志2017年7月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中国民生银行位居第251位。
作为中国银行业改革试验田,中国民生银行秉持“为民而生、与民共生”的使命,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己任,致力于为中国银行业探索现代商业银行建设之路,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特色的现代金融服务,致力于为投资者创造更高的市场价值和投资回报。2000年12月19日,中国民生银行A股股票(代码:600016)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5年10月26日,中国民生银行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成为国内首家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商业银行。2009年11月26日,中国民生银行H股股票(代码:01988)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以来,中国民生银行致力于完善公司治理,大力推进改革转型,取得了良好经营业绩,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中备受关注和尊敬的上市公司。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经济金融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商业银行纷纷加快战略转型步伐。2015年2月,中国民生银行启动全面转型变革的顶层设计——“凤凰计划”,到2017年末“凤凰计划”设计全面完成,试点落地成效初显。中国民生银行以实施“凤凰计划”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按照“做强公司金融,做大零售金融,做优金融市场业务,做好综合化经营”的经营思路,努力向数字化、轻型化、综合化的标杆银行转变,持续提升公司价值。
公司银行板块,中国民生银行围绕“一手抓经营发展,一手抓转型提升”两条主线,打造“专业化的商业银行”、“场景化的交易银行”、“定制化的投资银行”三大业务特色;围绕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重大战略业务领域,夯实公司客户基础,优化调整公司信贷业务格局;创新投行业务体制与流程,不断提升投行业务竞争力;优化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引领公司业务融合发展模式转型升级。截至2017年末,中国民生银行对公存款余额24,347.47亿元,境内有余额对公存款客户达101.2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7.36万户,增幅20.69%;对公贷款余额16,996.9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33.11亿元,增幅9.21%。
投资银行方面,中国民生银行聚焦医疗健康、文旅消费、高端制造及信息技术、政府及投资机构四大行业,力推定向增发、产业(政府)基金、Pre-IPO直投、并购重组四大重点业务,以及发债、证券化两大重点产品为支柱的“4+2”投行产品体系,发行了全国首单交易所基础设施PPP+ABS项目、深交所首单PPP+ABS项目、全国首单轨道交通行业绿色资产证券化项目、全国首单央企绿色环保建筑证券化项目等。债券承销方面,注册发行了银行间市场首单采用批量发行模式的信托型ABN,承销了市场首单购房尾款ABN四川蓝光等。2017年,全行债券业务发行规模2435.47亿元。
交易银行方面,中国民生银行聚焦实体企业生产经营场景,着力丰富国际业务、新供应链金融、结算与现金管理业务、国内贸易融资和保理业务四大系列产品,实现交易银行业务的线上化转型和场景化升级。打造“跨境通”国际业务服务品牌,构建跨境融资、跨境资金管理、跨境E+、跨境联动、国际信贷五大产品体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定制化的跨境金融服务。推出“通”、“聚”、“盈”三大现金管理产品体系,增强差异化竞争力。加快推广无追索权保理、“N+1”保理等特色产品,推广应收账款类解决方案在医药、工程、公用事业、TMT等特色行业应用,巩固保理业务的同业领先地位。获得中国银行业协会授予的“最佳供应链金融银行”等荣誉,交易银行业务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零售银行板块,中国民生银行进一步明确小微金融战略定位,加快推进小微金融战略转型;全面加强财富管理体系建设,深化私人银行业务转型调整,不断提升资产配置能力;大力推动信用卡业务发展,发卡量、交易额等指标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末,中国民生银行零售非零客户达3,556.1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22.38万户;管理个人客户金融资产14,363.6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43.47亿元。
小微金融业务方面,中国民生银行深入推进小微金融战略,强化客群细分经营能力,转型提升小微金融发展模式。利用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技术,迭代升级乐收银3.0、电子账户等产品服务,上线“云抵押”,推进小微金融线上线下O2O轻型化便捷服务。加大二维码收银台、云账户等结算产品的推广力度,扩大基础客户群体。截至2017年末,中国民生银行小微客户达592.4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80.29万户,增幅43.75%;2017年累计投放小微贷款4,282.38亿元。
信用卡业务方面,中国民生银行依靠数据驱动和科技创新,聚焦客户的境外游、餐饮、网购等消费需求,持续提升安心、实惠、便捷的用卡体验。截至2017年末,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3,873.86万张,2017年新增发卡量1,040.22万张,同比增长119.37%;实现交易额16,482.61亿元,同比增长33.65%;实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13.83亿元,同比增长33.26%。
私人银行业务方面,中国民生银行坚持以财富管理为主体、以“投行+”为特色、以国际化为方向、以“互联网+”为工具的“一体三翼”服务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专业顾问、私行专属产品、VIP非金融等专业化一站式服务。截至2017年末,中国民生银行管理私人银行金融资产3,068.7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1.31亿元。
社区金融业务方面,中国民生银行深入贯彻普惠金融战略,全面升级社区金融商业模式,推动社区网点持续健康经营。截至2017年末,持有牌照的社区支行1,622家,比上年末减少72家;社区网点金融资产余额2,180.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17.01亿元;社区网点客户数578.88万户,比上年末新增116.82万户。
金融市场板块,中国民生银行搭建金融同业战略客户平台,持续优化同业负债结构,截至2017年末发行同业存单余额3,351.3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1.25%;推广托管综合金融服务,促进托管业务稳步发展,截至2017年末资产托管规模达77,396.52亿元;全力打造“非凡资产管理”品牌,加强资产组合管理,截至2017年末理财产品存续规模11,534.89亿元;贵金属和外汇交易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同业业务方面,中国民生银行坚持做优做细同业客户管理,做强做深同业业务合作,建设同业e+品牌,强化系统开发,深化平台合作。截至2017年末,中国民生银行累计搭建同业战略客户平台15个,同211家战略客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业负债规模14,320.22亿元,同业资产规模2,437.09亿元。
资产托管业务方面,中国民生银行积极搭建银基、银信、银保、银银等托管客户合作平台,建立总分支行托管联动营销体系,推进托管“资信通”、“财富通”平台建设,推出“惠通”系列托管综合金融服务,托管业务稳步发展。截至2017年末,中国民生银行资产托管规模余额77,396.52亿元,养老金托管规模850.34亿元,管理的企业年金个人账户17.34万户。
理财业务方面,中国民生银行大力拓展零售客户和企业客户市场,全力打造“非凡资产管理”品牌;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创新多种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加强资产组合管理,切实保障投资者权益。截至2017年末,中国民生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11,534.89亿元。
贵金属及外汇交易方面,2017年中国民生银行贵金属业务场内黄金交易量3,346.50吨,白银交易量14,102.99吨,交易金额共计9,495.81亿元,为上海黄金交易所第四大交易商、上海期货交易所最活跃的自营交易商之一、国内重要的黄金进口商之一。开发代客交易系统,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活跃做市,持续提升外汇业务竞争力。2017年,中国民生银行境内即期结售汇交易量6,502.39亿美元,同比增长125.30%;远期结售汇、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量8,060.60亿美元,同比增长28.12%。
网络金融板块,中国民生银行创新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依托新兴金融科技,大力创新直销银行、零售网络金融、公司网络金融、网络支付、微信银行等平台、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市场份额稳居商业银行第一梯队。截至2017年末,民生银行直销银行客户数1,091.45万户,管理金融资产1,047.46亿元,如意宝申购总额2.05万亿元;手机银行客户数3,079.1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04.03万户;个人网银客户数1,812.8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88.36万户;企业网银签约客户104.27万户,比上年末新增16.77万户;微信服务号矩阵用户数达2,681.89万户。
海外业务板块,中国民生银行稳步推进海外机构布局,通过香港分行和民生商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搭建海外业务平台,打造民生跨境金融服务品牌。截至2017年末,香港分行总资产1,897.93亿港元,较上年末增长19.25%,2017年实现净收入22.60亿港元;民生商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资产154.06亿港元,较上年末增长302.14%,2017年实现净利润2.25亿港元。
22年来,中国民生银行在经济金融转型变革的大潮中把脉方向、聚合资源、创新求变、探路前行,实现了规模和效益持续增长。2017年末,中国民生银行资产总额59,020.86亿元,2017年实现净利润498.13亿元。
22年来,中国民生银行牢固树立“民生服务社会大众、实践情系民生事业、大众情系民生银行”的责任意识,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支持教育扶贫、医疗扶贫、产业扶贫及农村基础设施改造等项目,持续开展“我决定民生爱的力量——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百年巨匠、美丽乡村等公益活动,成为金融反哺社会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民生文化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诞生于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鲜活实践,成长于民生人艰苦奋斗和锐意进取的历程,凝结了全体民生人的智慧和追求,始终指引着民生人前进的方向。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它的企业文化;一个社会健康持续发展,需要深厚的文化支撑。只有建立在优秀文化基础之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才能够指引企业健康发展、推动社会顺利前行。22年来,民生银行在致力于业务健康发展、致力于为客户和股东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在逐步培育和形成自身的民生文化特色。
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说:“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存续下来,最核心的并非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可以模仿的要素,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我更相信,任何组织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建立一系列牢固的信念,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这些信念。二十多年来,支撑民生银行毅然前行的力量,就来自我们的创业和创新精神,来自我们的共同信念,来自我们的企业文化。”
民生银行以“为民而生、与民共生”为使命,蕴含了民生银行以人为本、以金融服务造福民众生活的基本价值定位。“为民而生”是民生银行安身立命的价值原点;“与民共生”是民生银行打造普惠金融的自我要求。民生银行的根基在民众、价值在民众、力量在民众,如同民生之竹生根于华夏大地,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民生银行都将坚持“为民而生、与民共生”的企业使命,致力于——成就客户,为客户提供卓越的综合金融服务,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持续提升客户价值;幸福员工,与员工共同打造民生家园,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让员工在成就价值的同时,获得自信与尊严,感受荣誉与幸福;回报股东,不断提高盈利能力,保持可持续的回报;优化公司治理,公平对待所有股东,最大限度维护和实现股东权益;奉献社会,为公众提供现代化金融服务,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做优秀的企业公民,提升民众幸福指数,推动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民生银行成立之初,创始人、时任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老先生就提出:“商业银行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从五个方面交好答卷:一是向党和政府交卷,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指导下,努力为国民经济发展作贡献。二是向投资者交卷,做出令人满意的效益,给投资人以良好的回报;民生银行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要时刻不忘股民的利益。三是向存款人交卷,谨慎经营,确保资产质量,保证存款的安全保值增值,使存款人放心。四是向客户交卷,以安全高效的服务使客户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不让任何一个与银行打交道的人有吃亏的感觉。五是向员工交卷,在内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经过22年的实践,民生银行将经老的谆谆教导浓缩成十六字的使命宣言:“成就客户,幸福员工,回报股东,奉献社会”。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民生银行需要担当什么样的角色和责任,如何处理好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尽在这十六字之中。
服务为本,成就客户。以客为尊,客户为先,通过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来赢得认同,是银行的生存之本。民生银行是一家有着清晰客户定位的银行,从成立之初就把服务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把支持客户健康发展和成长壮大视为服务客户的目标。
1996年成立之初,民生银行有感于广大民营企业贷款难、贷款贵,提出了服务“民营、中小、高科技”的客户定位,主要的贷款投向了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围绕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开展一系列金融服务,支持了他们度过了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从2000年起,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民生银行又把目标客户定位于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和相关企业,通过一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来支持他们的健康发展,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2009年起,民生银行又适时把目标客户转向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针对民营企业提出“同根同源同成长”的口号,通过金融服务的持续创新帮助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使他们成长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对于小微企业,民生银行通过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让原本被银行所忽视和遗忘的千百万家小微企业能够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破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世界性难题。
在此基础上,2016年起,民生银行又把“三优一特”企业,即优质大型民营企业、优质大型国有企业、优质上市公司,以及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竞争优势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作为公司业务的主要目标客户,针对这些客户开展创新金融服务,支持他们发展壮大,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作为金融中介,银行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和企业运转的血液。22年来,民生银行把大部分贷款都投向了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和领域、“贷款贵、贷款难”的民营企业及小微企业群体和缺乏金融支持的薄弱经济环节,有力地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建设完善、民营经济的成长壮大、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民生银行更是集中资源支持供给侧改革,支持“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成为服务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金融力量。
作为一家企业公民,民生银行更是时时不忘回报社会,从2002年起,民生银行就开始了持续、成规模、成系统的公益历程;2008年,民生银行董事会通过决议,成立公益捐赠基金。仅仅在过去五年,民生银行的公益捐赠金额就达到17.3亿元,从教育扶贫、信息扶贫、艺术公益以及社会捐赠,民生银行以及全体民生人都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这些年来,民生银行相继获得了“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中华慈善奖”、“中国企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数第一名”等荣誉,充分体现出社会各界对民生银行的认可。
民生银行将始终坚守“为民而生、与民共生”的使命,不忘服务民生之初心,努力打造客户赞赏、员工自豪、股东满意、监管放心、同行尊重、社会认可的优秀标杆银行,实现“百年老店”梦想,让“百年民生”成为备受尊崇的金融品牌。
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不断改变的环境中,唯有创新求变才能基业长青。众所周知,民生银行的成立,就肩负着成为“中国银行业改革试验田”的历史使命,就是要成为中国银行业市场化、商业化改革的排头兵。22年来,民生银行不辱使命,孜孜以求,在建设现代商业银行的道路上进行了艰难却卓有成效的持续创新探索,这是建设“长青银行”的基础。
22年来,民生银行的创新集中体现在管理模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大举措上。管理模式创新方面,2002年民生银行率先启动独立授信评审体制改革,把贷款评审权力从分行上收到总行,此后又建立独立稽核体制和独立不良资产清收体制,建立起强大的总行管理架构;2006年,民生银行率先启动公司业务集中经营改革,培育专业支行、推进专业化经营,并于2007年全面启动公司业务事业部制改革,对公司业务进行细分,实现条线管理,在专业化经营方面迈出了关键步伐。商业模式创新方面,2009年,民生银行全面进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致力于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启动民营企业战略,推出民营企业“商行”+“投行”、“融资”+“融智”的商业模式创新。民生银行的这些创新举措都成为了中国银行业史上浓墨重彩的创新篇章。
2015年,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决定启动全面变革转型的“凤凰计划”,这是打造“长青银行,百年民生”的关键举措。凤凰计划的目标是要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实现以客户为中心、全面的增长方式转型与治理模式的变革,再造一个完全不同版本的民生银行,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银行业新标杆。目前,凤凰计划已经陆续完成包括三年规划、客户体验、交易银行、投资银行、消费金融、数据化营销、金融市场、授信变革、科技中长期规划和大数据能力规划等首期两批项目,2017年将进入成果落地实施阶段。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表示:“凤凰计划是民生银行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抓住机遇、主动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必将为民生银行注入强劲发展动力,确保在利率市场化大变局中成功转型。”
1995年2月6日,经叔平拍板决定,由全国工商联筹备的这家民营银行命名为“中国民生银行”。为什么命名为“民生银行”?首先,“民”字必不可少,名字首先要体现民营特色。其次,“民生”最具历史传承和时代特色。“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12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两千多年来“民生”一词一直沿用至今;到了近代,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之一就是“民生”;到了1925年,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创办了“民生公司”,这是中国近代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直到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民营经济的大发展,都是为了“民生”。经叔平老先生创立民生银行的时候已经78岁了,“民生”两字饱含了他对中国社会改革、民营经济发展的忧思和担当,说明民生银行成立之初就怀着无比深厚的民生情怀。
作为一家商业银行,服务大众的首要方式就是通过提供金融服务来支持大众抓住机会、创造财富、实现价值。民生银行小微金融服务就是“服务大众”的绝佳体现。截至2016年6月30日,民生银行服务小微客户已经达到353万户,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超过2万亿元,为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注入新鲜血液,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人员就业和社会稳定。除了贷款之外,民生银行还为小微企业提供结算、理财、家庭财富管理、财务咨询等诸多金融服务,让原本处于原始的亲友借贷和民间融资金融环境下的小微企业能够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金融支持。
民生银行始终坚持“规规矩矩办银行,扎扎实实办银行和开动脑筋办银行”。2005年,民生银行开始酝酿公司业务组织架构改革,实行公司业务的集中经营;2007年,民生银行正式决定全面启动公司业务事业部制改革;2009年,民生银行董事会修订了五年发展纲要,提出了新的战略定位:做民营企业的银行、小微企业的银行和高端客户的银行。2010年,民生银行继续推进新战略的实施,全行业务健康发展,改革创新有序推进,增长方式加速转变。
“民生”始终是民生银行企业文化的灵魂栖息之地,是其二十年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民生”也是该银行品牌口号从“服务大众,情系民生”到“诚于民,道相生”一脉相承的宗旨所在。
诚不仅是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共有的一项基本属性,是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一个立于世、一家企业立于市场的根本法宝。民生银行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必须秉持“诚”的企业价值观,才能实现基业长青。《孟子·离娄上》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是商业银行作为市场中介的最基本行为准则。一个诚实守信的现代化金融机构,传递给社会的必须是“诚信”、讲信用的社会形象。这里的“民”,内涵丰富,既指民生银行的广大客群,也指全社会的普罗大众,也包括民生银行的员工、投资者、股东、监管部门等。诚于民,既是民生银行以“思诚”的精神,赢得客户、股东、员工、社会公众、监管机构信任的生存之道,也是民生银行“服务大众,情系民生”的企业文化之道。
“道”,不仅引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指民生银行是市场化的商业机构,实现良好的业绩增长、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民生银行追求自身的发展,亦是在“规规矩矩办银行”,依法合规的基础上实现稳健发展的。“道”还引自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传递了民生银行谨遵客观规律,以诚信为本,推动金融创新,以文化之道砥砺民生事业生生不息、基业长青的发展之道。“道相生”,生是生长、昂扬向上的意思,传递的是一种继往开来、传承永续的意思,民生银行站在成就辉煌20年的起点上,一定会砥砺前行,铸就百年基业。
“服务大众,情系民生”是民生银行从成立之初的品牌口号,“诚于民,道相生”则是“服务大众,情系民生”在新时代新常态下一脉相承的坚守,“诚于民,道相生”既是对“服务大众,情系民生”传承,也是创新,根植于民生银行的基因和血液中,始终是民生银行的持续发展、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力量源泉。
民生银行,肩负着“中国银行业改革试验田”的历史使命,承载着社会各界的关怀与期望,在打造“长青银行、百年民生”的事业中,始终不忘“为民而生”的初心和鸿鹄之志,以“诚于民道相生”精神理念鞭策自己,在“与民共生”的道路上奋进前行。
蔡律综合民生银行官网信息报道
2018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