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航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航母

作者:刘植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飞机、航母、潜艇等新式武器出现在战场上,使一战成为世界战争史上首次大规模的空中、陆地、水面和水下现代化立体战争。本报2018121日刊发了《一战前的航母影像》,介绍了一战爆发前的航母发展情况,现在,我们继续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航母的参战情况。

1.一战期间英法德意日有了航母

航母是运载飞机并协助飞机起飞与降落的舰船,它是伴随飞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英国是一战期间的航母大户。一战爆发时,英国海军已装备了赫尔墨斯号、皇家方舟号、恩加丹号、女皇号和里维埃拉5艘航母;一战期间,英国又加紧改装了大量航母,到19181111日一战停战协议签订时,英国共有48艘专门制造和改装的航母,还有10艘战舰搭建了飞行甲板,但没有搭载飞机。另外,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也都装备了航母。

一战期间的航母作为第一代航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飞机如果在飞行甲板上起飞必须是逆风起飞,如果航母不是逆风航行,就需要调整航向,以便让飞机逆风起飞。但航母调整航向,就与舰队分离,影响到整个舰队编队。航母编队问题,到一战后期才找到解决方案。

19179月,雅茅斯号航母上的指挥官C·H·B·高恩少校提出,在主炮塔上搭建飞行甲板,这样,就可以在航母不改变航向的情况下,通过转动炮塔让飞机逆风起飞。

1917101日,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飞行中队中队长弗雷德里克·鲁特兰德驾驶轮式飞机在反击号炮塔上的飞行甲板上顺利起飞。当时航向145度,航速每小时45公里;风向230度,风速每小时19公里。炮塔朝着风向方向转动85度,飞机便顺利迎风起飞。两个月前,鲁特兰德曾驾驶飞机在暴怒号航母上成功降落。

反击号炮塔上搭建飞行跑道成功后,又在其他航母或战舰上进行了如此改装,这样,就解决了舰载机在飞行甲板起飞时航母必须逆风航行所带来的编队问题。

一战期间有航母的国家有个基本原则,那就是战舰改装航母,不得削弱原有战舰的战斗力,也就是说,不得因搭建飞行甲板和机库影响战舰炮塔操作。所以,当时的航母大部分同时履行战列舰和巡洋舰的职能。

航母的战斗力体现在舰载机上。飞机用于军事目的,起初就是为了空中侦察,飞机上并没有武器。后来,为了阻击敌方飞机进入己方阵地侦察,飞行员开始随身携带手枪、步枪。再后来,飞机上才安装了机枪、机关炮用于空战,继而搭载航空炸弹和鱼雷用于轰炸。

当然,给飞机装备武器,这主要取决于航空发动机。当时,内燃机刚被发明出来不久,功率很小,为了减轻重量,飞机设计得很单薄,搭载的武器受到极大限制,因为荷载大了飞机就飞不起来了。所以说,一战期间尽管有大量航母参战,但受限于飞机及其武器装备,航母在整个战争期间扮演的角色并不显著。

由于参加一战的航母绝大多数是战时临时改装,导致飞行甲板长度不够,机库容量有限。当然,我们必须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不能用现在美国核动力航母及其舰载机的标准去衡量第一代航母及其舰载机。


 

2.一战期间飞机可在航母上起降,并有了弹射器

一战期间有的航母实现了飞机在航母上起飞与降落,例如,英国坎帕尼亚号航母就是如此。191576日傍晚,皇家海军航空兵中尉飞行员W·L·威尔士驾驶一架施耐德飞机顺利从坎帕尼亚号航母的飞行甲板上起飞,飞机重962公斤,飞行员和侦察员重145公斤,燃油重27公斤,轮子重16公斤,飞机起飞重量为1150公斤。当时风速每小时24公里,航速每小时32公里。威尔士驾驶飞机从航母的飞行甲板起飞后,在空中飞行一段时间,然后对准甲板中线,精准地降落在飞行甲板中央。

美国在19121112日成功研制出航母弹射器,尤其是1915115日,美国海军航空兵少校飞行员亨利·马斯廷驾驶柯蒂斯 AB-3”在行驶中的北卡罗来纳号巡洋舰上被成功弹射升空后,英国对弹射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16年,英国海军部对弹射器招标,要求在相对风速和航速102公里的情况下,让2.3吨重的飞机在18米的距离内得到不低于米每平方秒25米的加速度升空。

191710月,有两家公司按照招标文件制造的弹射器试验成功,均为压缩空气弹射器。一具是美国电梯生产商奥的斯制造的另一具是英国工程机械制造公司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思制造的。

但由于两家公司制造的弹射器过于庞大,如果安装到战舰上,需要对战舰做大手术,不但改装成本高昂,也削弱了战舰的战斗力。为此,英国虽然通过政府招标研制出弹射器,但并未把弹射器安装在战舰上用于实战。

美国的情况也大致相同。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北卡罗来纳号、西雅图号和亨廷顿号巡洋舰上安装了飞机弹射器,后来出于战舰战斗力方面的考虑,均把弹射器拆除了。

1918916日开始服役的英国百眼巨人号航母可以说是现代意义上的航母,在风速大于每小时46公里时,飞机着舰甚至不需要拦阻索。这艘航母顶层甲板前后贯通,整体飞行甲板长167米,宽26米,舰载机在前部起飞,在后部降落。

191811月,百眼巨人号搭载鱼雷轰炸机,参加对躲避在港口的德国公海舰队袭击。按照计划,舰载机每波次起飞5架飞机,23架飞机需在5个波次内全部升空,形成轰炸机群,但行动尚未展开,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

 

3.日本若宫丸号在中国打响航母首战

不少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无关。其实,中国也是参战国,中国于1917814日向德国和土耳其宣战,虽然没有向欧洲主战场派遣部队,但却派了14万名劳工从事后勤服务(报酬每月22块大洋,其中给个人12块,给国内家属10块);另外,中国的国土也是一战的局部战场,一战就在我们家门口。

19148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后,把50艘军舰组成的3个舰队投入中国战场,其中第一舰队部署在黄海,第二舰队部署在胶州湾,第三舰队部署在东海。一战初期中国政府宣布中立,把青岛周围50公里划为交战区。

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俘获了一艘俄国列克星敦号货船,排水量8000吨,长111米,宽15米,吃水5.8米,功率1.6万匹马力,航速每小时20公里。190791日,列克星敦号易名若宫丸号。

1912年,日本海军将若宫丸号进行了实验性水上飞机母舰改装,搭载的2架法国产法曼-1912”型水上飞机参加了一次军演,获得成功。19148月,日本开始对若宫丸号进行正式改装,在甲板上搭建了机库,可搭载5架水上飞机。

在胶州湾战场上,日本投入陆军5.2万人,1.2万匹军马,146门火炮,另外还有1390名英军助战。德国在青岛的守军有3710名。

列编日本第二舰队的若宫丸号搭载4架水上飞机,有7名飞行员和46名空军地勤人员。这是日本组建的第一个飞行中队,1914821日编制完成。

191495日,若宫丸号舰载机起飞后,在1100米高空飞行了约2个小时,对青岛德国守军进行了侦察,并轰炸了德军阵地。日本飞机遭到德军防空炮火的反击,飞机受轻伤。这是世界上首次航母攻击行动。

这次航母舰载机空中侦察摸清了德军在胶州湾的军事实力,尤其是战舰数量,为日军的军事进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情报。

916日,若宫丸号一架舰载机起飞,携带10颗用80毫米炮弹改装的航空炸弹,轰炸了德国S-90鱼雷艇,但并未击中。

在整个胶州湾战场上,若宫丸号舰载机共进行了约50次飞行,飞行总时间71个小时,除侦察外,还投下199颗炸弹,其中8颗被官方确认命中目标,另外16颗可能命中目标。

1914930日,若宫丸号在崂山湾触雷后返回日本修理,退出战场。

1914 117日,青岛的德国守军投降。青岛一战,德军阵亡224人,伤400人,3300人被俘。日本陆军阵亡415人,伤1900人;日本海军伤亡400人。另外,英军阵亡16人,伤67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为从日本手中收回青岛主权,引发了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4.英国航母攻击群轰炸德国本土

19141224日,英国的恩加丹号、女皇号和里维埃拉号三艘航母组成航母攻击群,由8艘驱逐舰护航,另外还有10艘潜艇担任救援,整个航母攻击舰队由蒂里特准将指挥。舰队下午5时从英国东部的哈里奇港出发,目标是德国本土库克斯港和威廉港。

1225730分,航母攻击舰队抵达距德国海岸37公里的海域,7架舰载机升空,各携带3颗重18公斤的炸弹。

此时,德国潜艇发现了英国航母攻击舰队,德国两架飞机飞抵英国舰队上空,向女皇号航母投下几颗重9公斤和20公斤的炸弹,但炸弹落入水中爆炸,女皇号锅炉受到影响,导致航速降低。此时,德国飞艇L-6也赶到女皇号上空,投下3颗重100公斤的炸弹,仍未击中。英国舰队防空炮火向L-6开火,逼迫L-6急忙升入高空返航。

英国7架舰载机飞到库克斯港上空,由于大雾飞机无法辨认陆地目标,便朝威廉港飞去。820分到达威廉港后,向停泊在港口的2艘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及一艘潜艇俯冲投弹,但轰炸效果并不理想,另外还轰炸了军港的防空阵地和一些军事设施,包括炸毁了一个飞艇库。威廉港的德国军舰遭到空袭,纷纷慌忙躲避,其中一艘战列巡洋舰与另一艘巡洋舰碰撞受损。

空袭后,德国地面防空炮火、飞艇、舰船、潜艇齐出动, 25日中午时分,英国航母攻击舰队开始撤离,参与空袭的7架飞机有的飞回舰队海域降落被回收,有的飞到荷兰迫降,有的失踪。

这次航母攻击群对德国本土的空袭,虽然战果不大,但由于英国的飞机突然出现在德国后方,给德国造成心理恐慌,德国在几乎所有内地军事目标部署了防空炮火,牵制了前线武器供应,减轻了协约国前线部队的压力。所以,这次空袭极具战略意义。

 

5.英国航母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可圈可点

一战期间,英国在地中海部署了多艘航母。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中,皇家方舟号航母上的舰载机除了侦察外,还引导舰炮射击,矫正弹着点,并评估炮击效果。

1915217日,皇家方舟号抵达土耳其忒涅多斯岛海域,航母指挥官罗伯特·克拉克-霍尔派舰载机对土耳其阵地侦察发现,土耳其军队在达达尼尔海峡岸边构建了新的防御工事,便在海峡的亚洲一侧投了一颗9公斤重的炸弹,遭土军防空火力反击,飞机急忙飞回母舰,发现机身上有7个弹洞。

412日,皇家方舟号的舰载机发现了土军一个大型弹药库,迅速把弹药库的位置报给英国战列舰纳尔逊勋爵号,引导舰炮炸毁了这个弹药库。

19156月,彭米克利号航母接替皇家方舟号部署在地中海东部。1915811日,皇家海军航空兵中校飞行员查尔斯·埃德蒙兹驾驶肖特-184”飞机,挂载了重370公斤的马克-X”鱼雷,执行侦察兼轰炸任务。由于鱼雷重量过大,飞机不能从短小的飞行甲板上起飞,只能从海面起飞。

埃德蒙兹驾驶飞机在460米高空搜索敌军目标。当发现土耳其一艘战舰后,他背对太阳俯冲下去,在距敌舰730米处5米的高度投放鱼雷,击中敌舰右舷主桅杆所在的位置。随后,英国E14潜艇赶到,向土耳其的这艘战舰发起攻击,致这艘敌舰搁浅。

817日,埃德蒙兹又驾驶舰载机炸毁了敌军航行中的一艘排水量5100吨补给船。这一天,皇家海军航空兵中尉飞行员G·B·戴克驾驶舰载机单枪匹马击沉了敌军一艘拖船。

彭米克利号航母取得的卓越战果,确立了航母在战争中的地位,揭示了战争因航母的出现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6.英国舰载机飞行员迪克逊战功卓著晋升空军上将

英国暴怒号航母排水量2.33万吨,乘员737人,长240米,宽27米,吃水7.6米。功率9万匹马力,航速每小时58公里。

暴怒号搭载10架飞机。前飞行甲板长49米,供飞机起飞;后飞行甲板长91米,供飞机降落。

191782日,皇家海军航空兵飞行员爱德温·邓宁驾驶飞机在常速航行的暴怒号上成功降落,被认为是第一个在正常航行的航母上驾驶飞机降落的飞行员。

1918617日,两架德国飞机轰炸了暴怒号所在的舰队。暴怒号迅速起飞了两架战机,击落一架德国飞机。

1918717日,暴怒号由5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护航,从罗塞斯海军基地出发驶向德国海域,途中还有5艘战列舰和7艘巡洋舰组成的舰队接应。

1918719日凌晨3时,暴怒号上6架飞机从飞行甲板上起飞,组成轰炸机编队朝德国通登齐柏林飞艇基地飞去。凌晨415分,这6架飞机开始俯冲投弹,炸毁了L-54L-60两艘飞艇和两个飞艇库及一些侦察气球,一辆汽车也在空袭中被炸毁。完成空袭任务后,5架飞机顺利返回暴怒号或在丹麦迫降,中尉飞行员尤莱特驾驶的飞机坠海,他的遗体728日在丹麦被发现。

参加此次航母空袭的上尉飞行员威廉·迪克逊后来晋升为英国空军上将,并成为英国总参谋长。

7.英国雅茅斯号航母舰载机击毁德国飞艇

雅茅斯号是由轻型巡洋舰改装的航母,排水量5360吨,乘员475人,长138.1米,宽14.5米,吃水4.7米,功率2.2万匹马力,航速每小时46公里,续航1万公里。

1917821日,雅茅斯号航行在德国沿岸海域支援布雷,这是德国齐柏林飞艇的巡逻区域,为防止德国飞艇袭击英国舰队,皇家海军航空兵少尉飞行员B·A·斯玛特驾驶索普威斯小海豹单座轮式飞机从雅茅斯号航母上顺利起飞,他带了两个救生圈,还有一瓶白兰地酒,万一迫降到海面上好喝酒取暖。

斯玛特驾驶飞机离开飞行甲板,用15分钟爬升到3000米高空搜索德国飞艇,在丹麦海岸上空发现了德国L23飞艇,记下罗盘方位后跟踪了上去,当飞近飞艇时释放燃烧弹,L23起火坠入大海,飞艇上的人员全部身亡。

击毁飞艇后,斯玛特驾驶飞机在英国舰队附近海域迫降。他被授予优秀服务勋章,并晋升为空军上尉。

 

8.英国驳船航母一鸣惊人

一战接近尾声,英国还把驳船改装成航母。驳船由军舰牵拽,驳船上面有水箱,通过向水箱里注水或从水箱排水,控制驳船吃水深度,便于飞机起飞和回收。

1918731日,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中尉飞行员S· D·卡利驾驶索普威斯骆驼飞机从驳船航母上成功起飞。之后,英国把几艘驳船改装成驳船航母,并投入了战斗。

1918810日,英国哈里奇舰队的凌堡号驱逐舰以每小时56公里的航速牵拽“H-3”驳船航母,另有4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护航,前去袭击德国的扫雷部队。

811日上午发现德国L-53飞艇,S· D·卡利驾驶骆驼从驳船航母上起飞,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爬升到5500米高空追上了飞艇,在距离飞艇60米时向飞艇射出一串燃烧弹,飞艇立即化作巨大火球坠海,飞艇上除了一人高空跳伞活命外,其他人员全部丧生。

击落飞艇后,卡利驾驶飞机在凌堡号附近海面成功迫降。这架骆驼”6812号飞机目前就在英国军事博物馆展出。(本文发《羊城晚报20181222日A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