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公文写作理论水平 ——写作导论(二十一)


  

如何提高公文写作理论水平

——写作导论(二十一)

 

作者   陈娘来

 

 

    思想政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篇公文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思想政策和理论水平不高,不管语言表达能力再强,也写不出高质量的公文。那么,如何写出一篇有理论高度的公文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学习经典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但要能熟练运用里面的经典语句,还要能运用它们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写作能力。比如,在行文中运用这样的经典语句: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必然性和偶然性物质决定意识等等。当然,这些在写公文时可能不会每次都直接用上,但是它绝对会提升你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一旦你的文章中出现了这些经典语句,那你文章的理论水平要多高有多高。

    学习报刊和文件。在公文写作中运用任何理论知识都需要有出处,而报刊和文件能给你提供官方依据。报刊,是指那些党报党刊和政报政刊,主要是两报一刊,即《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求是》杂志;此外就是哪些地方性的报刊如省市级的党报党刊等等;文件,主要是指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文件,省委、省政府的文件,市委、市政府的文件,县委、县政府的文件等等。此外,还有大量的不同系统和部门的文件,这些文件中的内容是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的具体化。因为只有认真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真正做到吃深、吃透,才能够使我们在起草公文时做到准确无误,切合实际。

    学习最新讲话。近年来,我国在理论创新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很多词语、文件、法律都有了新的修订,如果在公文写作中对最新政策、语句不了解则会闹出很大笑话。比如四位一体是胡锦涛在2005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而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了解国家发布的最新政策、领导讲话和理论知识,做到新旧皆知,灵活运用。

    积累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占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材料,创作才有坚实的基础。材料包括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原始材料和发展材料。材料只是内容,只有经过思维加工之后才能为我所用。加工的过程就是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对材料进行规范和排列组合。一般来说,论点统帅材料,材料服从和服务于论点,论证就是将材料规范化、组织化、条理化,使之通向论点的目的地的过程和路径。但有时由于材料本身的特殊性和内在逻辑,用它来证明另外的观点时更具合理性和更方便组织,这时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不妨改变思路,另立论点,写成一篇新的文章。

    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文章是作者思想的外在表现,将头脑中的思维过程写出来,就成了自己的话语体系。这个体系由提炼论点、精选词语、锤炼句子、结构段落、连段成篇五个过程有机构成。纯粹的名词不能构成论点,论点一定是判断句,有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论点的表达方式有单句、复句和句群;精选词语就是要善于从同义词或近义词中进行严格挑选,力求深刻,善于抓关键词,适当进行活用;锤炼句子时要扬长避短,如果觉得长句很难驾驭,可以用,‘’流水句‘’,形成自己的特色;结构段落要遵循语意贯通原则,一段只服务于一个观点,如有第二个观点,一定要过段,做到整段在语意、语调、音韵等方面和谐协调;连段成篇就是段与段之间要有衔接的段落或句子进行修饰,起到起承转合、承前启后的作用。

   想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做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有心人。要注意积累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要培训观察问题的角度和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写出一篇让领导满意的好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