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证监会发布了《会计监管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全文共10370个字符,被业界称为“商誉万言书”。
虽然这篇文章中提到的风险现在还没有被二级市场充分反映,但随着年报披露时间点的临近,商誉减值风险还是需要引起投资者的注意的。毕竟商誉减值会对上市公司当期利润造成一定的冲抵。
比如曾经的坚瑞沃能、*ST巴士等,2017年计提商誉减值后,净利润出现大幅缩水,股价也跌近80%,可见,一旦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那么就会对上市公司的业绩构成重大影响。
从行业分布上来看,传媒、计算机、医药生物三大行业商誉规模超过千亿元,而通过最新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三季度,商誉规模是2012年的8倍左右,全部A股商誉价值1.45万亿,其中主板0.75万亿、中小板0.37万亿、创业板0.27万亿,其中,创业板占净资产比重最高,为18.68%。
一旦业绩承诺未完成那么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实质性影响,特别是2015年A股上市公司并购达到高潮后,签订了大量的对赌协议,随着3年业绩承诺期接近尾声,我们需要对相关企业提高警惕,特别是以下这些商誉超过净资产的上市公司,比如:紫大光学、凯瑞德、*ST大唐、曲美家具、纳斯达、金宇车城、长城动漫、众应互联、长城影视、国美通讯、引力传媒、维格娜丝等,更是需要防止业绩变脸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