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其本义是有计划的生育,被上升到国策这个层面后,即被扭曲,而很多地方在执行的时候,也采取了一些断子绝生的措施,于是造成了当下劳动力的断档。计划生育固然达到了少生人口的目的,但是今天看来也是喜忧参半。到了今天,又有人大声疾呼,要把多生娃上升为国策,提出所谓的为国生娃!这大有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之嫌,实有矫枉过正!
撇开国策我们不去评判,但从人口生育与劳动力再生产这个角度,历史地看,生育这事承担着两重功能,一是从人类自身繁衍的角度看的生物(或自然)属性,人口的繁衍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有着传宗接代的属性,属于生物学的繁衍;一是从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属性。两者互为依存,通过自我调节,大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这是这种平衡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形成的,是一个多因素的系统性平衡。人为干预,极有可能顾此失彼,在实现阶段性目标的同时,极有可能会造成系统的失衡。
这么说的目的,是对于今天再次喊出的为国生娃有可能被上升到国策的担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确实面临着劳动力红利消失、劳动力短缺的难题。这种劳动力再生产的问题,我想还是回归到人类的本性来考量比较合理和可持续性。那就是要真正搞清楚,当下育龄家庭不愿意生娃的问题所在。传宗接代是人类的自然本性和生物本性,这是繁衍的基本动力。而能够阻断人类繁衍的本能,绝非是一两句口号的力量,而一定是有具体的因素或困难。所以,当下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记起过去那个年代的教训,不要动不动就上升到所谓的“为国生娃”高度,而是实实在在解决一件或几件阻断生娃本能的政策或因素。切勿让生娃这个自然的本能不断打上时代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