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曾经是一个非常惹火的说法,意思是指社会进入了一个由网络联结和驱动的社会生活形态。一切人类行为和活动都离不开网络这个平台和引擎,整个社会呈现出互联网化的情形。
区块链等新技术,被视为建立在互联网这个基础设施之上的新生事物,所以,我们所说的“区块链+”,这个概念要比“互联网+”更为具体,也就是说,在应用层面使用的是区块链这类技术,来实现很多社会经济活动的升级和转型。
可惜的是,区块链这个技术被数字加密“货币”的疯狂炒作扭曲了其本来的面目。我们一再强调的是,包括比特币在内的各种数字加密“货币”,只是区块链技术的最基本应用,只是这类技术的部分应用场景,远远不是区块链的全部。
这就是为何谈论区块链的人自然分成了两个群体的原因。那些看中区块链加密数字“货币”的炒作投机特性的人被称作“币圈”人士,如果你和他们提到区块链,他们想到的只有比特币和各种千奇百怪的同类币,他们关心的是从中能够赚多少钱,对于其中的区块链技术并没有多大兴趣。而另一群人考虑的是区块链技术如何在其他经济场景中应用,他们大多是真正的技术人员,被称作“链圈”。所以,区块链并不等同于“比特币”,各种数字加密“货币”和“币圈”。虽然“链圈”人士在夜里三点钟也无法入睡,但他们所思所想和同样不睡觉的“币圈”人士完全不同。
我们有必要再多说几句这两个群体的区别。一个重要观点是币圈讨论的区块链加密数字“货币”,其实根本不具有货币属性,只是个欺世盗名的玩意儿,你甚至可以将其视为赌博的筹码也不算太过分。比特币等数字币的资产价格泡沫终究会破灭。这在《区块链+时代》第4章已经做过详细探讨,我们明确提出一个观点:区块链加密数字“货币”完全不同于法币,不可以使用货币这个说法,但可以称为加密数字币,这是数字资产的一个类别。我们相信未来会出现加密数字“法币”,而不太可能通行去中心化的各种加密数字货币。
关于“链圈”,我们要说的内容会更多,应为在加密数字币之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空间是异常广阔的,这就是区块链技术2.0(智能合约)和区块链技术3.0(通证经济为代表)的范畴了。
作者相信通证经济(tokenized economy)会是一个中长期远景,利用通证可以实现有形和无形资产的数字化,并将这些数字化资产顺利转入交易流通环节,极大提高市场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成为造福人类的重要经济形态。一个对个人来说非常重要的事情将会发生,即个人数据成为可以交易的个人资产,数字资产产权将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领域。
我们用了大量篇幅探讨了已经在设计的一些应用场景,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粘结剂”,未来将可以很好地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结合,随着高速计算机使用成本的降低,我们将迎来一个真正的万物互联的社会。
但是,我们也要澄清一些将区块链“神化”的观点:
*区块链技术本身并不能解决源数据的真实性问题,延伸一点讲,没有什么技术能够彻底解决人的诚信问题,这需要在技术之外寻求解决方案。
*现有区块链技术还未成形,未来将继续发展,但它们都应该有一些共性,比如适度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一定的共识机制等。一些人主张的完全去中心化,完全共识是无法实现的。
*基于数学,基于代码的技术机制,不是彻底解决经济问题的关键,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但是无法解决人类所有难题。很多纯技术派人士把复杂问题看得过于简单,提出in maths we trust, in code we trust,这种思潮早已出现过,但一直没有成功过。技术只是一种有限手段而已,别指望人类能够被技术完全控制。
作为经济研究者,我们非常关注通证经济,目前这还是一个逐步发展的领域,将改变很多生产技术和商业模式,为传统经济学提出新的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欢迎有兴趣的读者联系我们。
作者图书签名版购买可联系有赞-尚书斎 https://j.youzan.com/HmSHs9
当当,京东等网上书城购买链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即可。
作者少量签名本,在有赞 尚书斎 出售,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