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五十二)


杂谈(五十二)
 
改革一定要有底线原则
 
稳定是推进改革的前提条件。要有稳定,发展就必须要守住底线。所以,任何改革,都应体现底线原则。如何体现底线原则,核心是社会最弱势群体的利益至少不能受损。因为社会弱势群体是社会底线,若让社会最弱势群体利益受损,改革就没有守住底线,这样的改革需要一票否决。
 
浮躁的社会让感性的动物取得了疯狂的形式
 
平均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正义原则
 
比如,在粮食危机的情况下,若只有平均分配粮食,才能使更多的生命得到存活,这时,平均原则就是正义原则,若按贡献分配粮食,就不具有正义性,因为这会让更多的人饿死。所以,对于基本权利而言,比如粮食分配,就应更多体现平均原则。另外,对于涉及起点公平问题,也应更多体现平均原则,比如教育资源的分配,就应体现平均原则。
 
人生需要退休
 
人老了,就该退休。事情是不可能干完的。后面的事业自有后来人去干,何必把自己忙坏。
 
乡村振兴需要找准病因
 
乡村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均衡,要改造,需要找准病因才对。任何理想主义的对策,都可能导致不但治不了病,反而贻害无穷。比如,说农村缺孝的问题,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农村人减少老人的资源分配,用来增加后代的资源分配,本质也是一种均衡。若强制孝,可能会导致儿童更少资源分配,从长远看,这不是理想的,反而导致更大的害。
 
生命的起源
 
生命能感知时间和空间,所以,生命具有时间的基因,也具有空间的基因,生命应是空间和时间相结合的产物。由于生命本质具有时间和空间演化的特征,所以,任何生命,本质都具有宇宙的功能或部分功能。尤其是动物,会更多具有宇宙本身的性质。对于最高级动物人而言,可能就是一个完整的小宇宙。宇宙包含所有的空间和时间,所以,最大的宇宙,可能就是一个最大的生命体。但这个生命体,应是自生的,也是永在的,其最本质的特征,应是循环。这是从内部看,应是循环,或从我们人类的视角看。由于宇宙外部没有时间和空间概念,所以,从宇宙外部看,宇宙应是永恒静止的,或者是一个无限大体,或者是一个无限小的“无”。由此也可推断,在我们周围的空间,所谓的“无”,可能里面就有一个大宇宙存在。
 
 
                                         宋圭武2018年1月20日写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