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的代價


  253、發展的代價



新時代昂首闊步,是正視“發展”的時候了。

從建國之初社會主義性質的大發展,到總路線時期的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大發展,再到後來的大發展,直到今天改革開放的大發展,終於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大發展。

發展,是變化的正向,是一種科學的理論或原則。大多數時候,發展是指科學發展。就“科學發展”其發展的要求要高於發展本身的作用,當然,發展也受到了科學要求的約束。畢竟科學發展的前提是經過了科學的驗證從而使得發展提供了指南和發展效率。

就發展本身,發展因為也是事物變化的正取向,所以,發展也是代表事物發展正方向的變化。此時,先考慮另外一個關鍵詞:條件。條件是事物變化的前提,當然也是發展的前提。條件對於變化的後果無能為力,但是,可以左右著事物變化的趨勢,它是事物變化基礎性因素。這就像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市場就是這個交易的條件。

條件能不能把變化樹立為發展,另外一個關鍵因素就是事物主體本身及其客觀環境。條件作為一個前提它被融合成了變化的因素之一,而這個條件要轉換成發展的條件,就必須被選擇利用。因此,條件只是發展的一個工具性因素而已。那好了,條件被整頓之後,能否成為發展的充分利用的因素,就看事物主體本身和客觀環境的整合情況。

事物本身作為主體意志是通常我們看到的張牙舞爪;客觀環境往往在大眾媒體中被成功者忽視而奴役。有錢任性就不再說它了。客觀環境能否被條件及其它因素主導成為事物變化的發展呢?取決於客觀環境能否滿足事物主體本身的需要。就像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以及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相結合。

條件的功能是前提被吸收;發展的功能是主體存續的需要。這裡的“吸收”不難理解;而“存續需要”似乎不過癮,實際上是廣義的需求和廣泛的需求的經濟本質,即:經濟基礎。發展並不是躍進,也不是品牌炫耀,而僅僅是滿足生存需要而已。記得想當年,王石提出萬科發展利潤不超過20~30%,被很多人不理解。直到後來,萬科提出有質量的發展,看似不經意的表達實際成就萬科行業老大地位。這才是發展的本質。

科學發展與發展之間有科學的屬性差異,但就發展本身其是除了條件之外,還有發展變化著的干擾。變化是不分左右的,而發展必須本著正確的方向。就決策來說,忽視變化是經常發生的,就操作本身來說,變化更容易左右規程。從心裡方面,穩定的心理素質更有利於發展的謹慎操作,而激進的高調更容易忽視變化造成的破壞。更何況還有實事求是需要對待。

多元化就更是個禍害了,不要說沒有成功者。就從字面上來看,把條件盲目的當成了發展的目標,哪裡有發展可言?簡直就是刻舟求劍或克隆,能夠認識到克隆技術的難度或再生那算是對發展的認識比較清醒的,大部分都是不顧條件的面子而霧裡看花。元是有精神基因的,它傳承的是心靈的技術,經驗的精湛和感覺。

發展,從字面來看。“發”,我想到的是“發酵”:一種菌類的侵蝕,是慢慢的變“質”的;“展”是展開,而不是躍升,更不是多元,而是變質的緩慢增多,最終導致外潤的现象開始影響事物本身,這個時候的事物及其变质成分就是條件的變化現象,也就是變化的條件本體。簡單看來,什麼時候“發”才能變成“展”而改變事物的數量比例和關係,那得是需要一番功夫。

回顾1980年代,投机倒把,失业,劳改出狱人无单位上班,却发了财,致富。这些“发”,对“展”的影响还是比较大,对在职人触动也比较大。


  狗年旺旺旺!

預祝大家大發展!

張海勤 2018年02月12日於廣州

「原創作品、不得轉載、不得影像、禁止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