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古老的新闻传播形态,是口语新闻传播。
口语新闻传播是新闻传播的第一个里程碑。它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从人类开口说话以来,他便成为了人类最主要的传播形式之一。人类用口语来表达最新鲜的事物的变动,就开始了口语新闻传播的时代。

中国古代的口语新闻传播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
歌谣传播:
1.歌谣或称谣谚,是我国古代人民表达意见、传闻叙事、抒发情感,乃至讽刺或歌颂的最普遍方式,诗歌亦然。
林语堂认为,歌谣就是口语新闻,可视为文字报的前身。
2.歌与谣,性质相同,但形态不同。歌是合乐的,谣则不合乐。至于诗,则可视为歌谣的延长,是有文字的。
二、
街谈巷议:
中国三代之后,街谈巷议的内容,已多与政治有关。执政者也关注街谈巷议,把它们作为探求舆论的途径。如唐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谏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

街谈巷议,又被称为庶人传语,它有以下特点:
1.消息转述。
2.提出意见、批评。
三、
清议:

清议,原有乡里间时事的议论,尔后东汉桓帝时,太学生已发展到三万余人,各郡县的儒生也很多,他们上进无门,就与官僚士大夫结合,在朝野形成一个庞大的官僚士大夫反宦官专权的社会政治力量。他们“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覈(hē核)公卿,裁量执政。”这就是所谓的“清议”。
所谓“激扬名声,互相题拂”,主要是比较廉正的官吏、士人、太学生等互相标榜。所谓“品覈公卿,裁量执政”,主要是批评宦官专权乱政。清议在当时的社会起到了激浊扬清的作用。
宋明书院的讲学,也有清议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