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览重庆的湖广会馆


观览重庆的湖广会馆
喻建国
清朝曾经进行过一次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活动。根据考证表明,除了湖广之外,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投入了移民行列。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人口急剧减少,为了保证人口需要,当时的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进入四川,其中以较近的湖广数省人口居多。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记录“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广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目下的湖广会馆就是重现“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史。
重庆湖广会馆,位于重庆渝中区东水门正街4号,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扩建。会馆占地面积8561平方米,现有广东会馆、江南会馆、两湖会馆、江西会馆及四个戏楼,包括广东公所、齐安公所。会馆建筑中的浮雕与镂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题材主要采自西游记、西厢记、封神榜和二十四孝,将其中的人物与故事用图案加以呈示,还有龙凤、动物及各种奇花异草的图案。整个古建筑群的雕栏画栋反映了我国明清时期南方建筑艺术的风格,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
按照风水学说的说法,河道弯曲的内侧应该是“吉地”,外侧则是“凶地”。东水门一带恰好是朱雀翔舞之地,风水很好,会馆也就选址于此。
今天我们三人,妻、小儿和我从下榻处乘公交车来到道门口,这里有一段石阶路可直通东水门,石阶路道宽约二米,一边有砖墙,另一边则有铁丝网和居民楼相隔,这段石阶路有石阶224级,走这条石阶路的人很少。砖墙上每隔一段距离会有一幅手绘的宣传画。沿着长江滨江路走没多少,就可以观览古城墙,东水门大桥就在头顶上,大桥两层,下层通地铁,每隔几分钟,地铁车通过时,轰隆轰隆的振动声响似乎在告诉人们,古代的往事俱往矣,往后的发展无穷。离开古城墙,就折往湖广会馆。进馆须购门票,七十岁以上老人凭身份证免票,我和妻免票,小儿购买了一张门票,进入后想不到内容非常丰富。
广东公所,又名南华宫,门额上留有“岭南观瞻”四个汉字,原为来到重庆的粤籍人士组建的社会团体,办理并维护同乡的公益,现存主体结构呈四合院状,四周高墙耸立,南北长30.5米,东西宽25米,院内主建筑是戏楼,木结构歇山式,戏台面宽9米,进深8.4米,高2.8米,有前后看厅和左右厢楼,可供300人同时看戏。
然后是齐安公所,这是建筑群里保存最完好的建筑,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齐安公所是湖北黄州府移民修建的会馆,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整个建筑包括戏楼、天井、看厅、抱厅、大殿等,大门斜向东方,朝向移民的家乡湖北黄州府方向,既有风水的讲究,也寄托了移民对祖籍地的思乡之情。
湖广会馆内獨多古朴典雅的戏台,在这一不大的空间中竟然有四个戏台,其中禹王宫两个,齐安公所、广东公所各一个,戏台上的雕刻特别精美。
观览结束后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整个建筑群具有徽式建筑的结构特点,同时兼有鲜明的重庆地域建筑特色,依山势而建,建筑高差有别,错落有致,梯步蜿蜒,各院落中设有天井凉台,浓浓的文化氛围萦绕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