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与挽救自杀
喻建国
刚刚从手机上面看到一段视频,看到一名中年男子从高楼跳楼的全过程,据说跳楼的是一名生意人,今年只有46岁,已发家,但是最近在澳门狂赌,输了20亿人民币,没办法就跑到新加坡自杀了。发此视频的人有感:“钱多作死啦!”
跳楼的人从楼上跳下,着地后就没有丝毫动弹,死得还是挺快的,旁边路过的车辆也不停留,依样开行过往。
早年我曾经看到人跳轨自杀,那是1966年的事情,我每天要从广中新村骑自行车到胶州路上班,全程9公里多,其间要路经当时的北火车站,一天早上我和往常一样骑车经过这里,正在等待火车过往,突见一名青年男子从轨道上的人行天桥跳到轨道上,一架火车头正慢速通过,刹车已经来不及,火车碾压了上去,拖行十多米,鲜血淋漓,路人唏嘘不止。只是那一段时间自杀的人多多,过往的人等道栏结束,立马各奔前程,我也骑车赶去上班。
个体在复杂社会环境下因为各种原因自愿或被迫采取各种不同手段自行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称作自杀,像我在这里叙述的第一个自杀的人是因为有钱了以后生活蜕化,参与赌博,输了大把钱之后,没办法了,自己爬上高楼,纵身一跃,自行结束自己的生命;我所叙述的第二个自杀之人是因为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其生不如死,因而采取跳轨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对于自杀现象,也有学者进行研究,自杀者可以分成几种类型:利他型,这一类自杀的人属于为利他而为,如屈原投身汨罗江,愿以死唤起民众的觉醒;孟姜女哭丈夫,殉夫自杀,同样带有这般色彩;还常有人因为疾病缠身,避免连累家人或社会而自杀。自我型,因个人失去社会之关爱,对身处的社会及群体完全失去信心,因此采取自杀行动;这类人常为单身或离异者,常常经过长期酝酿。
失调型,个人与社会固有的关系被严重破坏,因此采取自杀行动;这类人多为失去工作的人、失去学习能力的人、失去自理能力的人、亲人死亡的人和失恋的人。
宿命型,个人因种种原因,受外界过分控制及指挥,感到命运完全非自己可以控制时,归因命运而自杀,如监犯被困于密室中,宗教信仰者为信仰自杀。影响型,
受影视、广播等媒体详尽报道一些自杀事件的影响而模仿自杀,自杀的模仿性现象及潜意识引导确实存在,对1973年至1979年美国电视报道自杀事件的研究报告指出,电视报道自杀事件确能导致青少年自杀率上升,越多媒体报道,内容越详尽,则引致自杀率上升幅度也越大。
本人曾经参与挽救自杀行为的工作,为企图自杀的人排遣自杀的因由,心得是:用言语、音响、景象击中自杀因由,粉碎自杀因由对企图自杀者继续发生作用,从而挽救自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