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是学习能力。这个观点在我心中越扎越深,已经成了执念。
在任何一个场合,不管是外部交流还是内部会议,我都会不厌其烦地声明此观点。对自己、对团队、对公司,我最大的忧虑,就是学习能力不够,被时代无情地抛弃。
当然了,理论归理论,实践归实践,虽然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可到底该怎么学习,仍然是扑朔迷离的纠结问题。比如对学习方式的争论,看书算不算学习,算;刷手机资讯算不算学习,算;买付费知识算不算学习,算;向高手请教算不算学习,算;在实际工作中见机行事算不算学习,算。请问,哪种学习方式更好呢?呃,不好说。
这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暂且搁置,我只知道,学习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一个善于学习的人,至少要汇聚三股力量,心里的老师,背后的导师,对面的陪练。
老师,是学习的终极目标,他们一般都隔得很远,只能放在心里。
比如,管理者都在向大师学习,比如学彼得·德鲁克,学杰克·韦尔奇,学华为任正非,可又有几个人见过他们呢,很少,即使见过,又有几个人受过他们的当面教诲呢,更是少之又少。绝大部分人都是通过书籍、视频、报道等资讯来学习的。这类人,就属于老师,远在天边,放在心里。
老师虽然很远,但是很重要,因为他们就是航行时的灯塔,能指引你前进的方向。在你破浪前行的时候,方向比什么都重要。
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一定要找一个好老师。创业者,可以把马云马化腾当成老师;上班族,可以把某位优秀职业经理人当成老师;销售员,可以把王牌销售员当成老师。这些老师们虽然不能亲身指导你具体技巧,可是能够给你无穷力量,让你勇往直前,追逐梦想。
导师,是学习的重要保障,他们就在你身边,时刻督促你。
并非只有硕士生和博士生才需要导师,每位学习者都需要导师,生活中如此,职场上也是。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导师;对于员工来说,领导就是导师。
导师也许没有老师那么牛,但是他们比老师更加重要。比如一名中学生,立志长大后要当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就可以把爱因斯坦或者杨振宁当成老师,一如刘邦初见秦始皇时“大丈夫当如是”的感觉。可是,该生现在更需要的,不是大师们高屋建瓴的教诲,而是中学物理教师孜孜不倦的指导。学得好不好,做得对不对,爱因斯坦和杨振宁不会告诉他,可物理教师会。这就是导师的作用。
一个善于学习的人,背后一定有一位勤恳负责的好导师。导师会持续教导你,及时反馈你,正确引导你,让你学有所成。
也就是说,在职场上,如果你渴望进步,找到一位愿意带你的好导师至关重要。这个导师,可以是直接领导,比如主管,也可以是最高领导,比如CEO或董事长。在导师的严格要求和精心指导下,你的成长将会大大加速。
陪练,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来源,他们在你的对立面,总是向你施压。
虽然压力会让人感觉不爽,可适当的压力是必须的,压力带来动力,压力激发潜力。
世间万物,时时刻刻都处于竞争当中,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无处不在。想获得别人的认可,行啊,先把业绩做到第一再说吧,跟你同组的队友就是陪练。好不容易做到小组第一了,其他小组的第一名就是陪练。哼哧哼哧做到分公司冠军了,其他分公司的冠军就是你的陪练。总算做到全集团第一了,竞争对手的全国第一就是你的陪练……只要你想进步,总能找到陪练。
陪练就是你的竞争对手,他们会跟你争夺一切资源,带来很大的压力。可正因为有这些压力的存在,你的动力会更加充沛,你的潜力会更容易激发。武侠小说中,不管白道黑道,顶尖高手都非常珍惜对手;现实职场中,竞争你死我活,胜利者最后都会衷心感谢对手。
放眼现在的企业界,成为行业老大的企业家们,从来都没人说过“弄死对手”“唯我独尊”的狂言,而是把“欢迎竞争”“感谢对手”挂在嘴边,这并非惺惺作态,而是有感而发。
说句题外话,虽然我一直对学习推崇备至,但是我始终不太认同“快乐学习”的理论。因为我总觉得学习的过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苦差事,心里装着老师,背后站着导师,对面蹲着陪练,三位一体督促你鞭策你打磨你,这实在是快乐不起来。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所谓的快乐学习,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尽管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首倡快乐学习理论,可那也只是停留在理想层面。孔门弟子三千,做得稍微有那么一点意思的,也许只有颜回一人,甚至包括孔子自己也做不到快乐学习。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Noel Tichy的行为改变理论,人有三种心理状态: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换句话说就是,学习的时候,人虽然不至于恐慌,但是也不怎么舒适。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能快乐起来吗?难。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伟大时代,希望你拥有强大的学习力,这是创造无限可能的重要基石。.....(未完待续,版权归彭小东导师所有,违者必究!首发行销力微信公众号及网站,关注行销力微信公众号并查看历史消息,更多原创实战干货精彩分享!欢迎转发,敬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更诚挚的邀请您亲临彭小东导师课堂聆听彭小东导师现场精彩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