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月书单


  作为开年,2018年元月份我共读书四本,分别是严歌苓的《芳华》,英国人彼得·弗兰科潘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段永朝、姜奇平的《新物种起源:互联网的思想基石》和阿里巴巴集团编纂的《马云:未来已来》,现在简单谈一点读后心得。

  关于《芳华》。冯小刚的同名电影其实影响更大,某种程度上带火了小说的销售,但书与电影毕竟不一样。虽然书中与电影都有着好人似乎没有好报的感慨,但书中有深刻的反思,而电影则流露于夸张的批判。主人公刘峰的悲剧是从一场在别人看来绝对不合适的示爱开始的,为什么会如此?因为此前他已经是全军学雷锋的典型,作了无数场先进事迹报告,由此套在他头上的光环足以让大家相信,他已经完美得像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一样。如果不是他而是别人做出那天晚上的出格举动,估计也不会有这样的严重后果,但他作为模范人物就无法被大家忍受这样的错误,这大概就是悲剧的根源了。这大概也是人性的一个弱点,一个作百次好事却一次没做的人就可能遭受非议,而一个作百次坏事却只做一次好事的人就可能受到表扬,值得反思。

  关于《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这是英国这位并不年迈的学者的“惊世骇俗”之作,他大胆地向世人宣布:这个世界的中心从来不在西方,而在丝绸之路的中间地带;为什么西方就成了世界的中心?那是后来粉饰出来的!作者以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精妙的文思,将丝绸之路两千多年的历史概况为宗教之路、基督之路、变革之路、和睦之路、皮毛之路、奴隶之路、天堂之路、铁蹄之路、重生之路、黄金之路、白银之路、西欧之路、帝国之路、危机之路、战争之路、黑金之路、妥协之路、小麦之路、纳粹之路、冷战之路、美国之路、争霸之路、中东之路、伊战之路共24个“路”,深入浅出,气势磅礴,能赢得举世的赞誉,可谓实至名归。读这本书,需要有一定的历史基础,也需要好的手腕,书重约两斤,端起来一会就得放下。

  关于《新物种起源:互联网的思想基石》。这其实是段永朝、姜奇平两位互联网大腕关于互联网哲学几天内的连续谈话记录,可谓天南海北、古今中外、三教九流,无所不包。记得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好像说过,自己的理论能否穿越网络空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今天,所有的哲学在网络面前似乎都面临失效的危险,而网络的事物已经无法再像《物种起源》时代所定义的事物一样对待,互联网时代需要自己的新物种起源论,现在探讨正是时候。不过这本书比《丝绸之路》需要更多的阅读知识积淀,否则读起来比较费劲。

  关于《马云:未来已来》。这是又一本的马云近几年演讲合集,涉及到对全球化、电子商务、数据时代、未来技术以及社会变革的思考,也包括他对互联网创业、环境保护、农村脱贫、打击假货等社会热点话题的看法。比如对大家批评的平台垄断问题,马云回答说:“这让我想起了20年以前,我怪比尔·盖茨,我怪IBM,我认为这些公司把我们的机会拿走了,但事实上,这20年来,还是有无数的创业者把握住了机会。”“我认为,不是把村里的地主斗死了,农民才会富起来。”而对待创业的人才问题,我也同意马云的看法,初创公司是招不来人的,全靠志同道合聚集,在公司成长过程中不断培养,阿里巴巴就是这么走过来的。这个道理其实就像梁山好汉,请是请不来的,但入伙以后那就死心踏地了。此外,马云对外行领导内行的看法也值得思考。

  如果说从一月读过的四本书中挑一本推荐给大家的话,还是推荐《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二〇一八年四月五日清明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