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专家郭涛: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正从梦想走向现实


 

如今区块链底层技术已逐渐成熟,并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得到了应用。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测,至2020年,基于区块链的业务将达到1000亿美元,金融业、制造业和供应链管理行业将为区块链带来万亿美元级别的市场。

政策助推行业发展

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重点提到,相关企业研究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立基于供应链的信用评价机制。推进各类供应链平台有机对接,加强对信用评级、信用记录、风险预警、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的披露和共享。

应用场景及作用

供应链条涉及主体众多,企业之间存在很多信息不对称、信用风险管理成本高、融资周期长等问题。区块链技术可以把供应链条上的相关交易数据纳入其中(包括订单、运单、收单、融资等经营行为数据),基于区块链不可篡改及可追溯的特性,核心企业或交易机构可以查看到较为真实的交易数据,进而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大幅减少贷款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成本,提升审批效率。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运用主要以许可链(私有链或联盟链)的形式,重点在于信息的难篡改、一定程度的透明化,以及信用的可分割、易流转,但核心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现状不会改变。从应用场景来看,基本上以应收账款为主。一是因为应收账款本就是双方的合约,易于确权,而仓单、存货之类与实物挂钩的资产从商业操作上更难;二是因为应收账款的债务人为核心企业,还款更有保障,预付账款融资还存在销售风险。

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场景起到的作用,大概可以归纳为:一是保障交易数据、操作记录的安全、完整、不可篡改;二是保障数字资产不可篡改、多方共享、无损传递可追溯;三是通过执行智能合约完成智能清算。业内大部分人认为此场景是基于区块链特性与供应链金融的最佳结合模式。

风险不可忽视

目前,金融领域的区块链应用,都处于尝试的状态,还都没有产生大规模实际生产环节中的应用。在技术方面,目前系统的性能较低、区块链冗余太高、区块链网络的稳定性待定、区块链人才较少;安全层面,新兴技术漏洞可能未被真实发现、没有完善的风险防控保护机制、如何跟隐私保护和商业秘密的保护进行平衡待考量;在系统整合方面,分布式新架构会对传统的系统和架构产生冲击,在价值认可方面与现行的观念、制度和法律还是有一些违背,去中心化的理念,自我分散管理、集体维护的理念,跟传统管理模式、思维模式和社会的关系模式有很大的差异。

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传统供应链金融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更好的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整合分析,建立动态信用评价体系,从而实现资金的高效率、高质量投放。供应链金融将走向以数字化的形式,线上线下协同的模式,智能化的方式,并依托于区块链的范式,协助构成未来的产业生态。(文/郭涛)

【关于作者】郭涛,互联网专家和天使投资人, 中国第一批电子商务弄潮儿,担任数十家政府/协会顾问,为近百家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咨询或整体解决方案,参与孵化和投资十余家互联网公司,[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