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政治特征


  印度有很长一段被英国殖民的历史,英国统一了印度的几百个土邦,经过一个世纪的演变形成现在的局面。英国给印度留下了很多政治遗产,包括印度的政党制度、劳工制度等等,这一直影响到印度现在的发展状况,而且未来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持续。同时,印度本身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种姓制度就在印度几千年的历史中根深蒂固,给印度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多桎梏。

  首先,印度政党分散化、碎片化特别明显。印度的政党制度实行的是三权分立和多党民主制,政党有全国性政党和地方性政党之分,每个阶级、每个种姓、每个地方邦都有代表自身利益的政党。印度政党已经将近400个,每一届政府都是政党联合执政,最多的时候是24个党联合执政,目前是13个。而每个政党又代表着其自身利益,这就使得印度政党分散化非常明显,造成大党绑架小党,地方利益绑架国家利益,种姓利益和族群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这种政治架构给他们的发展造成了一个致命的制约,很难推行国家级的重大改革。

  其次,印度政坛的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家族政治,从印度建国以来,统治整个印度的有40多个家族,地方党派基本上都是强人政治、价值政治。在今年有选举的5个邦中,有3个邦都是父子一起参加竞选,或者是子承父业,30到40岁的子承父业者在议会中的比例非常大。印度是家族世袭制,这与印度的民族性相关,即认可和接受权威。

  第三,印度没有一个长远的经济发展规划,这就是“功能性无政府主义”的典型例子,这种政治体制导致印度在经济上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由于政党越来越多,经济政策的制定越来越复杂,至少在中央层面是越来越难。目前印度的地方势力越来越强,他们根据自己邦的特点搞经济。所以,印度的现状是民间搞具体外交合作,中央层面只负责维持战略合作。

  第四,印度社会虽散但不乱,有着多种内部稳定机制。印度社会是非常稳定的,每次选举都成为民意宣泄的途径,每次快到社会不满大爆发的时候,就通过一个选举宣泄掉了。印度是补贴政治,每次选举,选民都能拿到补贴,选民们都很高兴,不满也就没有了。另外,印度也是通过血亲氏族的关系来稳定社会的,只要某个种族的人认同了这个选举结果,下面的选民就不会再闹了,这就是印度社会与契约社会的区别。有调查显示,印度人的幸福指数非常高,主要是印度人善于纵向对比,把自己当前的收入与过去的收入进行对比,如果收入有提高,印度人就感到高兴,幸福指数就会上升。这与中国人善于横向对比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