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我们一二三产排序就是二一三,工业最大占一半,然后是农业,再然后是第三产业。后来经过发展,我们国家这个产业结构排序变成二三一,就是工业最大,三产第二,农业第三。现在我们中国的产业结构,是三二一,三产排到了第一。201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6%。195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0%。196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0%。197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2%。在东莞,织羊毛衫,原来是传统织机,一个工人操控一台机器。后来,把它改造为半自动织机,一个工人看一台半机器。现在,全换上是电脑织机了,电脑织机什么状态呢,一个工人操控6台电脑,一部电脑操控8台织机,六八四十八,一下子就提高了48倍。可以说,中国经济到目前这样一个阶段后,就迫切需要中国经济学界有人站出来,发现和定义我们自己的经济学。
我觉得,林毅夫老师在新结构经济学上面奋发有为,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而且,读书研究创作,不是为了做纯粹的书生或学者,读成"纯粹的书生或学者",极有可能便是百无一用了。那么,怎么办?无他,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向林毅夫老师学习,将“个人所长”与“国家所需”密切结合,学以致用,服务现实。譬如,他在学术上苦心经营多年的基础上,近年来立足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区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再凝聚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经济学中的思想资源,创造性地提炼出了新结构经济学,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更上一层楼,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那么,新结构经济学,讲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市场有效以政府有为为前提,政府有为以市场有效为依归。
记得,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简单来说,就是要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统一。ZSJ也讲了,(1)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之所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坚持我们的制度优越性,有效防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我们要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努力在实践中破解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2)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进入壁垒、地方保护,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和调整能力,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发挥政府作用,不是简单下达行政命令,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