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备案)


 
 
泓域咨询丨规划设计·投资分析
 
一、报告说明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渭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参考)
 
第一章 渭南项目绪论
 
第二章 渭南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第三章 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第四章 建设规模和产品规划方案合理性分析
 
第五章 渭南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第六章 总图布置
 
第七章 工程设计总体方案
 
第八章 公用辅助工程
 
第九章 原辅材料供应及成品管理
 
第十章 工艺技术设计及设备选型方案
 
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
 
第十二章 职业安全与劳动卫生
 
第十三章 节能分析
 
第十四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第十五章 渭南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第十六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七章 经济评价
 
第十八章 综合评价结论及投资建议
 
二、渭南概况
 
渭南市,隶属于陕西省,古称下邽、莲勺。位于东经108°50′-110°38′和北纬34°13′-35°52′之间,地处陕西关中渭河平原东部,是陕西省的“东大门”,早在秦汉之际,渭南就已享有“省垣首辅”,“形胜甲于三秦”的美誉。总面积约1313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560万(2010年六普数据)为陕西省农业大市和人口第二大市。辖临渭区、华州区2个市辖区,大荔、富平、白水、潼关、蒲城、澄城、合阳7个县以及韩城、华阴2个县级市,其中韩城为省内计划单列市试点,享有设区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行政级别升格为副市厅级建制,财税体制省直管。渭南位于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是中原地区通往陕西乃至大西北的咽喉要道,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地段,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段的关键组成部分,还是西北唯一一个拥有三大国家级经济区叠加政策(“关天经济区”,“陕甘宁革命老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地级市。渭南是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农业基地,也是西北粮食产量第一大市。工业以冶金、能源化工为支柱,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钼矿储量位居亚洲第二,中国第一。
 
三、项目建设背景分析
 
 “中国制造在迈向2025年这一制造强国的首期目标过程中,正在不断调整步伐,修正方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路甬祥说。2015年,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编制并发布了2015年版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两年多以来,2015年版技术路线图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对指导市场主体开展创新活动,引导社会资本和资源向制造业汇集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到2025年,我国通信设备、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三个领域将整体步入世界领先行列,成为技术创新的引导者。既然如此,为什么时隔两年,就要修订路线图?“这是为了保持技术路线图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路甬祥表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技术迭代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日新月异。以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技术为例,最近两年称得上是飞速发展,并且引发了各国新一轮角逐。为及时反映制造业发展的新动向、新情况、新问题,向各界提供与时俱进的参考和指引,战略咨询委于2017年初启动了技术路线图的修订工作。不过,新版技术路线图修订的过程并不轻松,400多位院士和专家对标国际最新进展,认真梳理存在的短板、瓶颈,才形成了2017年版技术路线图。本次修订沿用了2015年版路线图所确定的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十大重点领域,以及23个优先发展方向,并对数百项重点产品、技术的种类、参数、量级、目标等作了认真细致的调整和优化。“组织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共同努力。”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技术路线图是第三方咨询机构及专家的研究成果和公共咨询报告,是引导性和参考性的,不是政府指令性的。战略咨询委组织编制和发布技术路线图与世界各国智库发布各类产业技术创新研究报告的性质是相同的,不能误读和曲解技术路线图的性质。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加快调整,加快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转型任务迫切。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方向,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稳增长、稳投资、稳就业的发展重点,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快发展。加快启动实施一批重大行动举措。加快论证,启动实施新型医疗惠民、新能源、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批重大行动举措,培育一批新增长点,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四、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随着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的变化和技术快速迭代,已经发布两年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迎来了首次修订。业内专家表示,《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在越来越多的产业领域处于世界的先进水平,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才有实现目标的底气
 
《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路径是,以创新驱动为动力和引领、以工业强基和质量提升为基础,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为侧翼。这一战略路径十分清晰地告诉人们,中国制造业着力于通过自身的努力,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从多个方面系统地推进。实施这一战略路径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从整体上提升中国的制造业,使中国制造业赶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步伐。《中国制造2025》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体现,是致力于提高制造业供给能力的重要实践。
 
五、参考案例
 
渭南某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及渭南、渭南关于促进渭南产业发展的政策要求,某某有限公司通过科学调研、合理布局,计划在渭南新建“渭南生产建设项目”;预计总用地面积26033.01平方米(折合约39.03亩),其中:净用地面积26033.01平方米;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27074.33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27074.33平方米;根据总体规划设计测算,项目建筑系数78.24%,建筑容积率1.04,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79%,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98.79万元/亩。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总投资9741.8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64%;流动资金1983.0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36%。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建筑工程投资2407.0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71%;设备购置费2236.5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96%;其它投资费用3115.2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1.98%。
 
项目建成投入正常运营后主要生产渭南产品,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预期达纲年营业收入19694.00万元,总成本费用15119.85万元,税金及附加79.75万元,利润总额4574.15万元,利税总额5318.52万元,税后净利润3430.61万元,达纲年纳税总额1887.91万元;达纲年投资利润率46.95%,投资利税率54.59%,投资回报率35.22%,全部投资回收期4.34年,提供就业职位314个,达纲年综合节能量43.31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3.75%,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节能效益。
 
项目规划丨泓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