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蓬安:借弘扬红色文化搞吃喝旅游,当戒!
(请勿转发公众号)7月1日,黑龙江双鸭山尖山区西山村党支部书记公款请全村党员吃喝,被两名村民拍摄并质疑“今天是党过生日还是你过生日?”、“钱都让你们糟蹋了”。2日,尖山区委宣传部称,已就此事成立联合调查组赶赴该村调查。(7月3日《时间视频》
十多年前,我们以“有图有真相”来描述一个不争的事实,让网络监督发挥着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更为直观、更能回放现场的“有视频有真相”,将一个个社会丑恶现象有力地展现在广大网民面前。广大百姓拍手称快的同时,腐败分子则“谈网色变”,不择手段地打压网民,删帖、封号成为互联网时代一个不该存在的特征。
该视频显示,饭局分2个房间共3桌约30人在座,桌上的菜碟已经码到三层,肯定不能称“便餐”。村民问“哎呀书记,你过生日还是党过生日”?显然是来者不善。似乎是书记回应说:“开会了,如果你有意见,就我自己花了,没事。请党员吃顿饭也没关系。年年吃喝,完了还买点礼品”。村民称,“去年我就没堵到你们,今年我起个早,可算给你找着了”。
在党的生日,该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党员吃喝估计已有历史,并形成惯例,否则在“八项规定”出台六年多,并已深入人心之后,不可能还这么大张旗鼓地吃喝,特别是在被村民“抓现行”时,还那么理直气壮。
据我了解,如今一些村级组织问题确实很多,村委会选举经常弄成“贿选”不算,更为严重的是“村霸”当选的几率也相当高,因此“党对村级组织绝对领导”就变得至关重要。可问题是,由谁代表党对村级组织实行绝对领导?这个问题确实相当难解决。
与“村霸”担任村长相对应的是,腐败分子甚至“黑恶势力”头目担任村支书的也比比皆是。就在前天,我发表的《村拥200万“小金库”,怎么还需扶贫?》一文,说的就是江西省瑞昌市上湖村村支书。该村为贫困村,上面拨了不少扶贫资金,但有些扶贫资金却被村支书何清秀拿去在市里买房买车了,她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好几千块钱一套。而更加令人咋舌的是,这个所谓的贫困村,却拥有高达200多万元的“小金库”,其中涉及扶贫资金就有80多万元。
老百姓普遍拥护共产党,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吃苦在先,享乐在后”是党员应有的标配,但基层党员只要合规合法地先富、先享乐,老百姓也都完全可以接受、可以理解。但如该村全体党员如此公款吃喝,村民也就必然有意见了。
当然,我们也理解基层党组织的苦衷。此前就曾耳闻一些农村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很不正常,有的党员甚至长期不交党费,村委会就用公家钱替他们交,参会者就“年年吃喝,完了还买点礼品”。
该村党组织以庆祝党的生日而集体大吃大喝,其行为实际上是另一种“超级黑”。类似借弘扬红色文化以谋取小集团利益的现象,其实还相当普遍。
今天微信上看到两张图片,一张显示某美术学院干部教师培训班(第5期、6期)穿着红军服装的集体照,另一张显示他们将红军服脱下随便堆在地下。也不知道这是一次性的服装,还是有人收集、清洗后再用?
相信这又是集体组织,“不远千里”去红色旅游“圣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但花费肯定不菲。我不太理解的一个现象是,在互联网时代,强化“红色”概念,就必须去红色圣地?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似乎每个市、县都有,为何不是就近接受教育,非得要搞远距离的“红色旅游”?
七年前,笔者曾撰文《安徽百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因“就近”而精彩!》,赞的是在建党90周年到来之前,安徽省委明确规定,省、市、县和乡镇(街道)党委要组织党员在当地的革命纪念场所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中开展教育活动。我为此评论,因为明确要求“就近”活动,也就彻底消除了一些人想借参观“红色经典”,而行公费旅游的借口,大大避免了不必要的财政支出,对于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树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七年后,我还是要提醒一句:借弘扬红色文化搞吃喝旅游,当戒!(我的公众号为“zhoupengan1”)
新闻链接:
(长按以上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