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的餐饮管理者,需要完成哪些基本修炼?


 

  管理能力的背后是哪些具体能力?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管理能力?

 

其实这个话题有一点不好回答,为什么说不好回答呢?因为人人都要成为管理者,不管他有没有这个素质。首先,他必须得管自己。其次,他还得管他必须承担的责任。

 

只要他在社会上有一个角色,他就得承担责任,一旦承担责任,就涉及到管理了。所谓管理,在某种程度下要取得结果的,你承担这个责任,你就需要取得结果。

 

我们怎么能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具有管理者素质的人?总体上来讲,有 3 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他对责任、对目标承诺的能力。

 

有些时候你会发现,有些人是很具备管理能力的,但是他不是特别能对目标或对责任去承诺,有时候遇到压力就跑了,他不是没有能力解决,而是觉得没有必要,所以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维度,他能不能发现别人的优点。

 

作为管理者,很大程度上是要去集合大家的优势。德鲁克对管理者的定义我挺喜欢的。他说,管理者其实自己是没有绩效的,他的绩效取决于他的上司和他的下属。

 

很多人可能不会当一个好的管理者,很大的原因就是他老是看到别人的缺点,这种时候你就没办法做一个好的管理者。

 

第三个维度,他自己的耐受压力能力和他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他个人的基本素质。

 

一个特别能耐受压力的人,往往很有可能去当一个好的管理者。同时他不能只是耐受压力,他还要有一种比较好的思维训练,就是始终相信问题能解决。只要有问题,就能有解决方案。

 

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管理能力,基本上从这 3 个维度来看就可以了。

 

如果说他已经成为一个管理者了,从刚刚这个角度来说,他该怎样修炼这几方面的能力?还有没有一些更具体的能力,需要他在日常工作中不断修炼?

 

如果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还要分层。高级管理者承担的东西和责任都特别的大,可能对他的训练要求会不太一样。基层的管理者,以下几点会比较重要:

 

第一项, 计划管理能力。

 

这一项是比较重要的能力,因为“计划”就是解决你每一个目标怎么去匹配资源、怎么去安排动作、怎么能让大家不要离散到离这个目标很远的地方去的问题。

 

第二项,沟通,他要能把意思讲清楚。

 

有些时候,我们看管理者不好,是因为他讲不清楚事情,表达不清。这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因为所有人都要听你的指令。其实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沟通,你指令要清楚,别人才能执行。

 

第三项,也是比较重要的,我们称之为复杂问题简单化。

 

这一项对于基层管理者,没有像前面那两个要求那么高。你能不能做计划来实施和部署?你能不能沟通清楚,让大家明白做什么?这两个占比会更高。

 

但是它一样是一个很重要的要求,他得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因为复杂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也无法出绩效。

 

这不只是一种问题的分解能力,比如说重要性排序,优先级排序也很重要。因为所有的管理其实都是有限选择。有分解,然后有重要性排序,再有就是取舍。

 

如果他发现同时有六件事很重要,这时候他就要取舍。取舍的时候,不光是重要一个维度,可能还有时间维度、代价维度等等。复杂问题简单化,但是比较前两个它相对的占比小一点,因为他面对的复杂程度,没有高级管理者的那么高。

 

  如何训练管理中的沟通能力?

 

其实沟通能力最核心的应该是,你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说话,不要去专注于你的目的。

 

任何一件事情,如果你特别需要大家去表达,你就尽可能的倾听不同人的说法,而且是不要带自己的先入概念来倾听,你得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问题。

 

如果你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问题,那你就不要过多的去谈自己的目的。

 

沟通的时候,你的目的不重要,理解别人的立场才重要。当你理解别人的立场之后,你就很容易和他达成共识,如果你只是强压你的目的给他,就很难达成共识了。

 

当然,语言的表达也很重要,你得用人家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比如对企业来讲,他会说“我活下去最重要”,这就是企业的语言,而我们学术的语言叫“可持续性最重要”,这其实讲的是同一件事情。你要面对的听众不同,你就需要调整这个语境。

 

年轻管理者的挑战,需要接受这几件事

 

“现在这个环境下,人和组织的关系正在越来越松散,新的年轻管理者这个时候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不只是年轻的管理者,所有管理者都得面对。虽然现在组织很分散,人跟组织的关系好像变得更加动态,但你也会发现,平台的力量越来越强。

 

组织之所以强大,就在于它有一些能力是个体不能具备的。如果个体完全能具备,就不存在组织这种形态了,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依附于组织这个概念的。

 

所以表面上看是更松散了,但实际上平台的影响力会更大,只不过这个平台也是一个非常快的被迭代的过程。一个组织想保证它的影响力比以前要难,但是,个体想完全靠自己更难。

 

按照这个逻辑来看,作为管理者要接受这样几个事情:

 

第一,你要接受人是会流动的。

 

如果你能接受人会流动这件事情,你可能就不会专注于怎么去控制人,而去专注于你怎么让这个平台的影响力更大。

 

第二,要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他要有更大的能力来反向吸引人,他要更加包容,来吸引不同的人进来。

 

第三,他要很清楚组织未来的方向和吸引力。

 

因为只有这个东西才能够吸引更多人。如果他站在组织的另外一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他想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还是要考虑一个有竞争力、有影响力平台,而不是太相信他自己的能力,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新手管理者要做好哪些心态准备?

 

一开始,你要先学会管自己,学会管自己最主要的是学会跟别人合作;第二步,要学会管别人,管团队;第三步,学会管组织;第四步,学会当领袖。一般是这四步。

 

学会管团队,你就要知道团队的特点,团队的特点基本上就是:人数不多,能力互补,不希望有层级和结构。

 

团队是不希望有层级和结构的,这就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在团队里面,而不喜欢在组织里,所以团队人不能多,人多就必须得有结构。

 

如果你知道团队这些特点,你就知道新晋的管理者他要做什么了。

 

第一,他要学会服务于别人。

 

以前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他完全可以不管别人,他就把他的业绩完成就好了,现在他第一个转变就是要帮别人完成业绩,这对他是一个比较大挑战。

 

第二,他要能协同大家,就是要让不同能力、不同风格的人在一起工作。

 

第三,他要解决问题。

 

以前你搞定自己的事情就可以,现在是别人搞不定的事情给你,那你就得去解决问题,但是你解决问题又不能用原来的那个方法。

 

比如说:行行行这些你都别做了,给我做吧…… 你会又退回到前面那个业务员了。

 

所以他必须要解决问题,但不能自己去解决,必须安排大家一起来解决。

 

第四,要学会按照规章制度来做事情。

 

因为他是要带一组人了,所以他就不得不去学会那些章程、规定,也就是他所做的事情,都要有依据。即使你这些东西都搞定了,如果不合规还是不行,所以对他的要求就比较高了,要有规章制度,要按章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