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平等是一切抗争的动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均田地,轻税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些伴随中国历史,不,是伴随人类历史的标志性口号,透射出同一个诉求,就是天下为公,人人平等。

  从这些口号,大家是否看出来,人们因为什么抗争?是因为贫穷吗?是为了生存吗?如果没有权利平等这一天然正义做支撑,有什么理由去分得别人的财富?又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人为你的生存负责呢?所以,追求权利平等,是人类历史上此起彼伏抗争运动的真实动力。

  中国有句老话“不患贫,患不均”,要求“均”的是什么?是结果吗,不是,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不同,不可能有完全一致的生活水平,只能是在平等权利原则下对公共资源占有上的平均。这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生产单元饱和资源平分的要求。

  然而,资源空间里生产单元不饱和的时候呢?当工业革命开拓出新的资源空间,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主提出的自由竞争主张,就是权利平等要求的另一种表达。

  可见,无论中国历史上从未消停过的农民起义,还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发起原因是同一个:争取平等权利。不介入权利平等和资源空间概念,就不能揭示人们为什么要抗争。

  那么,在马克思主义里,无产阶级革命的动机是什么?是被机器排挤的失业?是经济危机造成的生存困难?都不是,答案仍然是争取平等权利。其针对的就是在资源占有上的不平等,相对于当时的资源情况,无产阶级争取的就是对生产单元饱和资源的平分权利。而且仅仅如此而已。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又有了生产单元不饱和的新资源空间,人民群众是愿意竞争呢,还是愿意平分呢?这取决于哪种选择符合权利平等原则,答案自然是竞争。这个时候,如果某些人,依仗着暴力机器,不允许人们竞争,他们就成为社会的公敌,那他们是代表谁的利益呢?

  马克思只看到了一定的历史阶段资源空间里生产单元饱和的一面,却疏忽了资源空间相对于生产力动态变化的一面,也就无怪乎制造出“跑偏”的理论了。

想了解新思想,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动态资源论(dtzy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