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美国正进行大选,共和党与民主党的总统提名人各自使出浑身解数展开竞争。这在民主宪政体制中,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却遭遇国内各种正统媒体的大肆攻讦和嘲讽,谓其曰“互黑”政治。更有一位苏长和教授抛出了一篇制度研究的博文,高调宣称某国才是为数不多搞真民主国家。然而,美国的这种政治生态,是该让人笑话呢,还是该让人羡慕呢?这却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在人类历史上,除了政治人物之间在一个政治舞台上,看上去各执一词,仿佛要撕破脸皮的竞争,还有另一种,就是以武力消灭对方,别说在同一平台给对方“黑”自己的机会了,就连对方说话的权利也不会有。如此,自然是和谐的多,安静的很了。然而这是一种短暂的虚假的安宁,因为另一方的怒火在强压下不断地积蓄着,终有一天会象火山爆发般喷发出来。这其实也是一种竞争,你不让我用批判的武器,我终会拿起武器批判。两者比起来,哪一个更先进更文明呢?
两个政党,代表两种利益,两种利益之间是用这种和平的方式博弈,还是用不由分说,大打出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暴力征服?就如市场上的买与卖,讨价还价的时候看上去总是紧张些的,但是只要达成某个共识,双方仍归于握手言和。这个共识标准,由公民的选票决定。人类历史至今,还有哪种政治比这种更理性的呢?
两党代表两种利益,这是由社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分工决定的。有没有一党代表两方利益的可能?没有,那样就失去了政党存在的意义。就如市场上的买与卖,买或者卖的任意一方若说自己同时能代表另一方,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强买或者强卖。苏教授的博文说,一党专制,是代表了一种公道。呵呵,忽悠谁呢,这种话某某主义的鼻祖马恩列斯首先就不会认同。不管你是买的一方还是卖的一方,公道不公道,不是你自己说了算,给对方足够的说活权利,让所有公民用选票来评判才是公道。
苏教授又奢谈公与私的差别,仿佛公有制就对应了天下为公的本意,实在是大谬之谈。我来讲讲什么是天下为公。天下为公,就是指天下资源是公共的,每个人都有获取的权利。然而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获取的能力不断扩大和丰富的。例如,原始社会相对于极低的生产力,资源只是原生态的植物种子和动物;农耕时期,可耕种的土地方为资源;工业化的到来,矿山变成资源;如今信息化技术的的突飞猛进,带来越来越多看不见摸不着的领域,成为日益改变和影响人们生活的新资源。对于人们都有能力获取的资源,平分体现了权利平等,这是天下为公的体现;对于一定时间内只有少数人才有能力开发的资源,给每个人以平等的竞争权利,才是天下为公的最好诠释。若不顾这种分别,一律用公有制彰显每人都有一份,恰恰违背了天下为公的本质。 民主宪政体制中的两个政党,正是平分和竞争的两种利益的代表。定期的大选,就是平衡这两种利益诉求的一种和平途径,体现的才是真正的天下为公。
苏教授说人家是求同,我们是求和。事情恰恰相反,一方消灭另一方,不让另一方有生存的空间,这是求同;而双方在一个政治舞台上公平竞争,让所有公民票决谁更靠近两种利益的平衡点,这才叫求和。
能公平 “互黑”的政治,我们都羡慕呢!
注:此文最早发布于2016年8月1日博客中国
想了解新思想,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动态资源论(dtzy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