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钱生钱,快过人追钱


        用钱生钱,快过人追钱
                 段绍译 

 
  一个年轻的乞丐向上帝乞求财富,上帝给了他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一次性地给他1亿元;另一个选择是第一天给他1元钱,然后每天都在前一 天的基础上翻倍给他,总计给他100天。他应该选择哪一个呢?

  如果选择第一种,他能一次性变成亿万富翁。

  如果选择第二种呢?第一 天拿1元,第二天拿2元,第三天拿4元,第四天拿8元,第五天拿16元,第六天拿32元,第七天拿64元,第八天拿128元,第九天拿256元,第十天拿512元,第十 一天拿1024元 ……

  到第100天的时候可以拿多少呢?是299元。实际上,他在第28天时拿到的钱就已经超过1亿元了。然后,你可以算一算他一共能拿多少钱。其结果是极为惊人的。

  俗话说“人两脚,钱四脚”,就是说钱追线,快过人追线。把钱当成消费等价物,便越花越少。用钱生钱,则会越生越多。

  假设你现在有10000元用于投资,每年的投资收益是15%。如果你是赚单利的话,3年后,你总共可以赚到4500元。但如果你每年都把赚到的钱用于再投资的话(也就是赚复利),那么3年后你总共可以赚到5209元。这多赚的700多元,是在这3年里你赚来的利息所生的钱。

  富人主要都是用钱赚钱的,所以越来越有钱!据说,哈佛大学的第一堂经济学课就要教学生一个理念,即每月先储30%的收入、剩下的才能进行消费。这就是著名的“哈佛教条”。

  哈佛大学教导出来的人,以后绝大多数都很富有,并非仅仅因为他们是名校出身、收入丰厚,更是因为他们每月消费和储蓄的行为都严格遵守“哈佛教条”。这的确跟一般的普通老百姓有点不一样。

  “先花钱,能剩多少便储着多少”是普遍的理財观念,但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到了月底,所能剩下的用于储蓄的钱其实并不多,甚至根本就没有 了。

  而哈佛人则要求每月储蓄的钱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标,只能超额完成,不能找任何借口和理由放弃目标。因此,哈佛人剩下的钱就越来越多了。

  在现今高房价、高物价、高压力的“三高”环境之下,如果你仅仅靠那点死工资,只会赚钱而不注重投资理财,到头来还是一个“穷人”。按照每年5%左右的通货膨胀速度计算,假如你在银行里有10万元活期存款,这就意味着你的財富每年会因通货膨胀减少大约5000元。

  所以,工薪族一定要增加投资理财知识,让钱为你赚钱,因为这样会比付出体力或脑力劳动去挣钱要轻松得多。

  家庭投资规划可以参考“4321”原则。这是将家庭资产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方式:将40%左右的收人用于投资理财,30%左右的收入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左右的收入用于银行存款以备应急之需,最后10%左右的收人用于各种必要的保险。

  总之,一定要选对行业、跟对人并进行分散投资,降低风险,让收益最大化。其中,在投资理财方面,没有通过专门培训的稳健型家庭可以以银行理财、国债、大额存单或者是年收益率在5%左右的保本理财方式为主,稳稳拿到收益;而通过了专门培训并且有高手带路的激进型家庭(也就是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家庭),就可以再进行一些高风险的投资,比如股票、民间金融等,以期获得更高的收益。

  另外,别忘记给个人和家庭留出一笔应急资金,主要用于应急之需,这笔资金的数额一般相当于3-6个月的个人或家庭月开支,储备时可以选择活期,或者选择一些年收益率在5%左右、投资期限只有1个月的短期理财产品。因为一旦需要用钱,这类理财方式变现较快。

  作者简介:段绍译,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教授的亲传弟子, 北京师范大学MBA导师, 北京邮电大学创业导师, 深圳快乐理财游学苑苑长,九州红娘婚介(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网顾问,国际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新浪财经》理财专家,主要研究就业创业、房市股市、民间金融、如何轻松愉快做老板、婚姻家庭及“普通百姓的致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