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方亦落
今天,马云通过阿里巴巴官微发布了一封题为“教师节快乐”的公开信。马云在信中表示自己将于1年之后,也就是阿里巴巴20周年之际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将由现任集团CEO张勇接任。事实上,马云在2013年就辞去了阿里巴巴CEO的职位,而明年卸任董事局主席之后,就真的“事了拂衣去”了。
消息一出,就引发了各界的关注。有观点认为,马云卸任还不是时候,阿里巴巴还离不开马云。马云之于阿里确实有着非凡的意义,一提起阿里巴巴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马云,似乎二者已然成为一体,难以分割。但实际上,阿里的内部体系与市场运转已渐趋完善,离开马云,阿里也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马云在信中提到,这个“传承”计划已经准备了10年。在2013年之后,马云已经从阿里巴巴的日常管理中慢慢抽离,根据阿里最新财报显示,公司会在明年之前完成对VIE(可变利益实体)架构的调整完善,也就是减少马云的个人控制力,增强集体控制力,以规避“关键人风险”。
在一个企业中,创始人、CEO等决策者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然而当这种个人标签被放大到等同企业本身之时,“关键人风险”就会加剧。如果发展到极致,甚至可能形成一种封建家族式制度,而这与现代企业机制和当下环境显然是格格不入的。
不过阿里却没有这样的担忧。在战略决策方面,阿里一直采用合伙人制度,并不是缺少某个人就无法运转。而且阿里也拥有成熟的人才更替制度、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因此,阿里不存在许多中国大型企业所存在的接班人方面的困扰。当依靠的是机制而非某个人之时,就可有效地规避“关键人风险”。
就马云自身而言,从商并非他最向往的目标。虽然马云不爱钱的言论在许多时候被拿来调侃,然而这大概就是马云的心里话。
早在2013年卸任CEO时马云就表示“未来将从事环保和教育事业”。随后的2014年,马云就真的成立了基金会,并且以比尔·盖茨为榜样,将大量的时间和财富投入到公益事业和教育事业中,例如亲自参与乡村教师支持项目,建立云谷学校、湖畔大学等。
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马云说:“我想有一天,不久后,我会回去教书。我觉得这件事和做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相比,我能干得好得多”。就连马云的微博名称也是“乡村教师代言人”,可见他对教育事业的向往。
从马云的种种言论和实践来看,做教师才是其心之所向,商业上的成功也无法替代这种愿望。另外,马云的年龄也在逐渐增长,鉴于许多企业的创始人其实在晚年都会犯一些战略上的错误,马云隐退的决定或许也是明智的选择。
因此,无论是从阿里巴巴内部的架构、运转状况还是马云的个人意愿来看,马云的退隐都是必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创始人不可能永远不放手,人终会老去,但企业依旧需要运转。但愿在马云如风清扬一般“深藏身与名”之后,阿里依旧可以在“江湖”中续写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