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9日上午10点,“走近大家,领略辉煌”柳子谷遗作精品展暨茂庐艺术空间开业仪式,在经三路123号共读书房茂庐艺术空间正式拉开帷幕。
高三适即兴发表了展览讲话,全文如下:
亲爱的柳楠湖先生,敬爱的郭志光先生,以及各位前辈: 我和柳子谷先生,想来挺有缘分的,一年前我写了两首诗,刚才郭老(郭志光)谈到竹子,你看到柳子谷先生的竹子,七年前我写过一句诗:丈夫高拔是虚心,他是有这种气节,我给柳老先生写了两首诗,给大家分享两句,如眉竹叶如山骨,眉是眉毛的眉,骨是风骨的骨,就是刚才郭老说的,文人画的文人精神所在;都向肩边手底生,前边的如眉竹叶如山骨,都向他的肩膀边生发,肩膀,要承担责任,柳子谷先生在做县长的时候,不要工资,卖了画之后,抚恤黎民,这就是担当,就是肩边之指,手底呢,就是他的学养,他的精神,他对人生的理解,他对画卷的理解,柳楠湖先生曾说他的父亲是一个画痴,都在他的手底流露出来;有人说唐诗是长出来的,生,这个字,我当时也是这样认识的,所以当时写了两首诗,这是其中的两句。 这个展呢,刚才一起揭牌的,我的好朋友赵勇先生,中间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柳子谷大传》这本书,应该说赵勇先生提前付出了很多,包括最早跟柳楠湖先生接触的时候,他什么都没说,蹭蹭的,抱了两箱子资料过来,就是动用自己的朋友关系,从全国调集来的,我记得那一次,柳楠湖先生说,这些资料我家里都没有,这件事情在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个展呢,作品都是真迹,我跟我很多朋友说,都是真的,你可能很难看到,在电脑上看的,是图片,以往的柳子谷展,是复制品,这次是真的,真的和假的是不一样的,所以有很多朋友基于这次展的可贵性,难得,稀缺。当然,刚才郭老也说了,我们的作品可以看一下,类别不同,但是这里边有可学的东西,有可敬的东西,当然更多的是可贵的东西,可以看到怎么做人,等我们的《柳子谷大传》出来以后,大家会看到很多他如何做人的故事,值得学习借鉴。我曾经说过:艺术品是(人的投射物),就像照镜子一样,你是什么人,一照镜子,从三维的变成二维的,就是什么样的作品,如果是一个高级的人,投注出来的作品也必定不是庸俗的,所以做人很重要,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我本人受益匪浅,刚才这些画,我见的早一点,心里很激动,很有收获。 这是这个事情,大家很有缘分,无缘不聚,另一件事情就是我们《柳子谷大传》,柳子谷先生是历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人物,这本书出来以后,有很多我们没有听过的很多故事,柳楠湖先生也已给我讲过很多,很精彩,都是与当时很多大家相关的,还会涉及到很多美术史及作品的问题,因此很值得期待,最后,我坐在下边,听柳楠湖先生和郭志光先生的讲话,我想到八个字,作为我这次小说话的总结: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
已故著名国画家柳子谷先生之子,柳楠湖先生。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国画家,郭志光先生;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张志朴教授;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研究生导师,宋丰光教授;
山东省文化馆副馆长,徐永生先生。
山东艺术学院设计系副主任,研究生导师郑军教授;
山东画院创作部主任,王磐德先生;
省文联组联部王宇鹏主任;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 曲刚先生;
著名青年学者,诗人,高三适先生;
山东著名女画家,线描名家孙俊之女士;
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负责人贾林先生;
我省著名青年书法家朱茂刚先生主持本次活动。
柳子谷先生之子柳楠湖先生、著名国画家郭志光先生和青年学者、诗人高三适先生应邀为活动致辞。
郭志光先生对柳子谷艺术赞不绝口,称柳老为自己的偶像,是山东优秀艺术家的代表人物,是典型的文人画家。郭老师指出:柳老融合南北宗技法,具备山水、人物、花鸟全能的艺术素养,是典型的文人画家,很能体现文化人风貌。郭老认为柳子谷先生兰竹技法在郑板桥基础上又有创新,并更具风骨。郭老在展览现场号召大家继承传统,不忘初心,为文化事业繁荣兴盛继续努力。
高三适作为著名青年学者和诗人,一首七言绝句“子谷先生笔纵横,真风真气画分明。如眉竹叶如山骨,都向肩边手底生。”高度概括了柳老的艺术风格和为人品格。下一步还将继续挖掘柳老艺术,为《柳子谷大传》一书的编纂出版积累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