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将萝薜易簪缨
——张说七律《灉湖山寺》欣赏
陈敏昭
(陕州上阳书院 472000)
张说是盛唐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古代公文起草专家,大约经历了唐中宗、武周时期和玄宗。字道济,河南洛阳人。才思敏捷,文笔雄健,朝廷重要文件多由其起草制作,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玄宗时封燕国公,数任宰相、尚书等。政治生涯数起数落。擅长于碑文、墓志的写作,其诗除应制奉和之作外,有不少佳作传世,《灉湖山寺》就是佳作之一。这首诗是张说开元三年(公元715年)贬官岳州刺史时所作。虽写禅寺,但所恋的是湖山,对信众拜佛提出了含蓄的疑问,觉得簪缨不能与萝薜交换,流露出对被贬的不满。同时又透露出十分旷达的情怀:在官忧君忧民,在野则享受幽闲清净。作者同时期还作有一首五律《灉湖山寺》,可以参阅。
【原文】
空山寂历道心生,虚谷迢遥野鸟声。禅室从来尘外赏,香台岂是世中情。云间东岭千寻出,树里南湖一片明。若使巢由知此意,不将萝薜易簪缨。
【注释】
灉(yōng )湖;在今岳阳市南,又称南湖。巢由:俩个古人名,古代的隐士巢父和许由,多联合使用“巢由”,代表隐逸人士。萝薜(luó bì)有俩个含义:(1)攀援的蔓生植物,也指女萝和薜荔;(2)用以指隐士的服装。簪缨(zān yīng):最初指古代女子发上所佩戴的簪子上的吊坠,后多指官宦人家。
【今译】
山林寂寂滤尽了俗念凡尘,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山鸟啼鸣。幽静的禅堂让凡人肃然生敬,香烟缭绕怎会是尘世中的俗情?东岭的层峦自云间涌出,丛林的倒影在南湖中闪烁。巢父和许由如果能来这里,再大的乌纱帽也不肯换取这份幽情。
【欣赏】
此诗格律为平起式首句入韵格,平仄规范,对仗工稳。这首诗直抒胸臆,开了盛唐七律新风尚。灉湖,长江南岸的湖泊。诗人被贬,便生出世念头,聊以自慰。此时来到山寺中,寻求隐士的感觉,也真的有了这种感觉。首联点题,要在道心生。产生了隐者情怀。原因是到了人烟稀少的空山,遥远的山谷中时时传来各种鸟叫,不是感到寂寞,而是感到很惬意。中间二联展开。尘外赏禅室,是超凡;近香台而远世情是脱俗;是一种精神的禅意境界。颈联写景,这么美好的景色,是世俗中不可以看到的。尾联总括心境。意思是说:就是巢父、许由,也会赞成我隐居的,谁还抛弃幽闲清净去换取乌纱帽呢?巢父、许由是上古隐者,帝尧曾经要把帝位让给他们,他们都拒绝了。萝薜,借代山野隐居;簪缨,借代在朝为官。人间最美好的享受就是悠闲清净,聪明的智者是不会用“萝薜”换“簪缨”的。
2018年9月19日星期三,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