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CPI同比增幅持续回落,通缩加剧


今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8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受多重因素影响,全国、城市和农村三项CPI同比增幅再次出现一致性回落,降至1.9%,这将预示着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进入通缩阶段。

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下降0.3%转为持平。

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转为上涨1.1%,影响CPI上涨约0.2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下降0.2%,降幅略有扩大,影响CPI下降约0.18个百分点。

在食品中:

1、天气转冷,鲜菜价格上涨3.7%,影响CPI上涨约0.09个百分点;

2、猪肉、牛肉和羊肉价格分别上涨0.7%、1.7%和2.7%,鸡肉、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1.9%、1.9%和1.1%,上述六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0个百分点;

3、鸡蛋价格下降1.5%;其他食品价格保持基本平稳。

在非食品中:

受成品油调价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0.1%和10.8%,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22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CPI上涨1.9%,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5%,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0.4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38个百分点。

在食品中:

1、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9.4%和4.2%,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26个百分点;

2、牛肉和羊肉价格分别上涨6.6%和12.2%,禽肉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5.4%和2.0%,上述四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8个百分点;

3、猪肉和鸡蛋价格分别下降1.5%和1.4%,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05个百分点。

在非食品中:

1、居住价格上涨2.2%,影响CPI上涨约0.48个百分点;

2、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2.3%和2.5%,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48个百分点;

3、汽油和柴油价格由上月分别上涨12.8%和14.2%转为下降0.5%和0.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8%,涨幅与上月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