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健出事儿了,终于出事儿了,出得有点儿晚,好在还是出了!
事儿很大 ,事儿如下:
2018年12月25日,丁香医生发文《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对权健提出质疑;
2018年12月26日,权健发布“严正声明”,称丁香医生文章不实,严重侵权,丁香医生回应称已收到来自权健的律师函 ,表示对每一个字负责,不会删稿,欢迎来告;继而,天津武清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介入对权健的调查;权健否认患癌女童父亲控诉,辩称“用秘方中药治疗后孩子能走能跳”。
2018年12月2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称已关注权健事件,天津市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权健展开核查;
2018年12月28日,“权健事件”联合调查组公布:权健涉嫌存在夸大宣传问题,其他问题正在核查中。
2019年1月1日,天津市公安机关对权健公司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和虚假广告罪立案侦查。
2019年1月4日开始,上海、广州等地的权健门店、分公司遭调查整顿;媒体大面积跟进深度报道;
2019年1月7日,公安机关依法对权健公司实际控制人束某某等18人被依法刑事拘留;
2019年1月9日,天津对92家保健品经营单位立案查处;
2019年1月10日,农工民主党撤销束昱辉中央委员职务,开除其农工民主党党籍;其政协委员、工商联常委等多个职务被撤销;
2019年1月13日,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检察院对束昱辉等16名犯罪嫌疑人作出批准逮捕决定。
与此同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监管部门纷纷发布公告、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直销保健品首当其冲,华林酸碱平,无限极,天狮等纷纷被波及、深扒、质疑,直传销公司们风声鹤唳,夹紧尾巴,战战兢兢得担心着打狗棒可能随时会落在自己脑袋上。
我从来对直传销企业和直传销分子全无好感,别跟我普及直销与传销的区别,一张纸(直销牌照)证明不了什么,打着什么名义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干着什么勾当!
直传销干的勾当就是利用人性中恶的部分——贪婪与不劳而获,把中国的关系社会用虚假利益摧残得面目全非,说直接点它是部分别有用心的家伙对社会大众有目的、有计划的阴险蹂躏工具,它们的存在不符合价值规律,是价值陷阱。
该死的快死是值得欢呼的事情,毕竟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唯一有价值的是对那些徘徊在侥幸边缘不懂和不愿改变的企业的警醒,一隅三反。
“穷+蠢+急”思维和行为模式影响下的个体与企业:
穷是背景,也是思维模式,一种是真穷,另一种是心穷,总觉得自己过得不如别人好,总看着自己的企业没有别人企业那么红火,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想努力或者找不到方向,外部原因永远是主因,机遇不行,人脉不行、各种不行,天上掉馅饼套陷阱的事儿不找你找谁?!
蠢,一是自己蠢,二是觉得别人很蠢,自己很聪明,这个世界上自以为聪明的很多,承认自己蠢的个人和企业却很少,但没有“蠢”这个起点,人和企业都是很难成长的。当然,直传销分子中聪明的也不少,他们都在通往监狱的路上排队呢。
急已经成了社会现象,是个体和企业广泛存在的典型现象,个体在急着赚钱,急着赚快钱,急着抓机会,企业在急着跨越、急着腾飞、急着弯道超车,这种与事物发展规律相悖的奢望很有市场,也有大量的市场供应,直传销在此列,各种“假装”帮助企业偷懒的培训也功不可没。可以断言的是,急着赚钱往往等于没有底线、没有能力培养和支撑、不想积累、甚至没有方向,最后等于赚不到钱,或者赚到的钱要以另一种方式被动的返还回去。
中国的很多企业都在“穷+蠢+急”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下运行着——越是初创企业,越不愿意付出,越不愿意付出,越没能力积累,越没能力积累,越拼命想赚钱、抓机会、拉关系,然后就越容易拿消费者和客户当傻瓜,还往往美其名曰“先发展后治理”、“先快后慢”、“多条腿走路”,再然后就是被消费者抛弃,被媒体讨伐,被监管打死,最后,就没有最后了,这不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逻辑陷阱,而是连鸡都长不大哪里可能会生出蛋来的最简单的逻辑关系!
从认知畸形到认知升级的个体和企业选择:
我粗略的将认知分为常识性认知、见闻性认知和专业性认知,这个框架不仅适用于个体,也可适用于企业,常识性认知是基础,是建立在科学规律、市场规律、自然规律和人性规律基础上的,见闻性认知经常是造成认知障碍的罪魁祸首,它容易成为人云亦云、以假充真的认知陷阱,也是别有用心者最容易操控的着力点,专业性认知是一个接受常识和不断努力构建的巨大而艰辛的工程。
中国人和中国企业的问题是缺少常识,把见闻当专业,不愿意在专业上努力和付出!
比如,常识是保健品治不了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传销都是骗人的,但听说有人用**保健品治好了病,说得人还很多,看样子也不像骗人的,干直(传)销既能治病还能发财,那我为什么不试试呢?至于专业,我又不是专家,想那么多干嘛!
再比如,常识是企业的运营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坚实的管理支撑,没有一用就灵的万能解决方案,但听说**东西华为、阿里、腾讯都在用,他们多牛逼啊,我也得用啊,至于必要条件、企业资源和能力状况等完全不用担心,我也很牛逼啊,只是机遇差点!
认知升级是对畸形认知的纠偏,是在常识基础上的专业化构建,是分类和检讨见闻型认知并将它逐步融入常识和专业的过程。认知升级无论对个体还是企业来说,都是必然趋势,不可阻挡!在消费认知升级的大潮中,企业如果不能提高认知水平,就必然被市场淘汰——消费者不好骗了,他们正在逐渐成为专家,过去是赚信息不透明的钱,现在和未来是要赚信息透明的钱,这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好随时为过去买单的准备,更要积极拥抱变化,畸形的认知和拒绝升级的结果就是成为下一个权健。
真正的安全和发展是有底线的:
2018年是医药保健品行业的“多事之秋”,也是行业企业外部环境进入新常态的起点,这个起点以鸿茅药酒事件开始,以长生疫苗造假事件徐徐展开,以权健被查处并波及到整个直传销行业和保健品行业为标志进入高潮,但高潮将持续且大戏很难落幕。
有人说,权健之类的直传销企业是在用虚假宣传推销保健品、用传销构建金字塔式营销体系、用税收“收买’当地政府,用广告养活当地的媒体,用政治身份营造保护伞,它们并不在意普通民众的观感和认知,权健的倒台是个偶然,甚至是个意外,但我深以为这是偶然中的必然,偶然是累积,必然是结果和趋势。
我曾经把直传销的精英人群归纳为无底线,无道德,无廉耻的“三无”人员,这也同样适用于那些直传销企业和打着各种高大上的名义干着灰黑勾当的所谓企业和企业家,底线对内是企业的价值系统,是凝聚人的利器,对外是你的安全线,真正的安全不是在监管层面抓住了漏洞,不是你的公关能力多么强,更不是你能在多大程度上躲避了舆论的风波,而是在消费层面,社会层面获得正面的评价,是你的价值创造和实现价值的方式能够被市场、社会和政府认可,“无害暴利”的时代正在远去,以忽悠构建出来的虚假价值大厦正在崩塌,如果还不悬崖勒马,被清算只是早晚的事情。
听说狂收智商税的小罐茶被质疑了,另一场风雨会不会来临?我很期待!
有人说,传销不可怕,打着直销名义的传销才可怕,借用之,无知不可怕,打着有知的名义干着无知的事情才可怕,不知道改变更可怕!
明天,走好,或者,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