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政打包安排的思考
社会事业的发展,管理制度模式的优化选择,在我国的的发展改革事业中当前是一个重难点,其中,对其财政支持模式的设计是一个核心关键。对于一直以来定编财政支付和事业单位差额市场化取向导致的社会事业发展的畸形困境,都没有较好的解决思路,或者说难以下定决心,而让各地摸索试验。深圳这些年来也多方尝试,至今也还没见很大成效。多年以来也一直在思考,近期关注深圳关于预算制度的编制改革探索和卫生、教育系统的改革探索,对于系统复杂性和制度演变的打破既得利益格局的艰巨性有了充分的认识。针对现行模式和对香港运作模式的对比发现,在管理思维上有着根本的区别,现行行政编制加不完全市场化的畸形制度安排,与香港政府包办加完全市场化的制度,有着制度思维根本的差别,在财政支持模式上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值得加以探讨。
我们的模式,比如医院管理制度,是正式编制加临聘,财政补贴加市场化差额,定量绩效加全民均等化,结果就是医生护士劫贫济富,大量利益补贴给医药厂家和中间商,医院人满为患医疗水平偏低医患关系紧张,所有的人都不满意。相比香港,他们是公办包干,医院管理实行行业规范管理,与政府脱钩,私营完全市场化,虽然也有所不足,但是市民相对是满意的。而另外一块,教育上,同样也有差异,制度上,香港相对也是成功的,香港大学的成就也不能抹杀。当前香港的混乱说明其制度也存在明显不足,那应该只是行业规范管理缺乏政府的有效监管,问题还是出在政府管控上。两种思路两种制度比较,香港财政包干加行业自律加社会化营运的模式是长效规范效果较好的。我们财政编制拨款加差额补贴加半官方市场化营运,明显是短视扭曲效果较差的。财政编制一插到底明显的刻板与快速变化的社会明显格格不入,财政安排制度的思路变革亟待列入日程。
关于财政包干制度安排在实际中已经有多方面应用。比如出差费用包干,替代了诸多报销行为,比如课题经费包干,替代了课题活动的种种经费报销行为,这些财政包干的制度演变效果值得总结,制度细节值得进一步优化,比如出差补贴的包干,现在的过于抠门,导致正常的出差要倒贴钱都没人愿意去,有必要调整。相应的制度演变是值得肯定的。相应的财政制度的进一步演变值得加速推进,尤其是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这既是大的制度演变,实际上这也是不算大的财政制度细节的变化。政务一切事情,无非人财物,财务就是导向。
关于财政包干很多人都有包干存在不合理过度支出的余虑,实际上有市场需要的支出,不存在盈利空间是不可能的。相对于不实行包干的其他安排,相对成本高低的衡量才是关键。比如深圳港大医院实行看病打包定价,反而比其他医院要低很多。打包定价有效遏制了过度医疗,保护了患者利益,还减少了社保的压力。就像出差补助要抠到一分不多给的程度,对于正常政务行为的影响,是财政可怜的节约能弥补的吗?合理的奖励空间是财政包干必须接受到的安排。
201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