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寒冬里的一缕暖阳


       按照节气,现在国内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进入冬季了,而资本市场其实早已感受到了阵阵寒意。即便有年初一段时间的股市快涨,如果坚持到今天还没有离场,可能之前赚得钱也亏蚀得七七八八了。券商的首席分析师们自然和他们的雇主一样盼望着股市上涨,所以他们一直在喊牛市已来,甚至声称历史新一波长牛市已经开启,然而现实并没有配合他们的鼓噪。如果仔细观察国内经济,恐怕难言乐观,既然如此,牛市的根基又在哪里呢?

目前主导国际经济状况的仍然是中美两国。市场受到负面影响的主因非常明显,就是中美贸易冲突带来的负面冲击和未来不确定性。投资者能够感受到伴随着中美贸易谈判引发的市场震荡,中美达成协议的期待或传言,对投资市场有明显的正面价值。

贸易冲突似乎没有充分体现在中美贸易逆差的减少上,这本身说明了它对贸易本身的影响并不显著。真正的冲击是对中国的制造业供应链产生了影响,因为其中很多关键环节是在中国投资的外资制造企业。贸易冲突的不确定性动摇了他们在中国投资的决心,而关键环节企业的撤离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对就业和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破坏性影响。

美国经济也并不很健康,不仅宏观经济表现出低通胀、低增长,这距离高通胀、低增长的滞涨并不太远,如果中美贸易冲突不断升级,美国无法抑制由进口商品加价引发的输入型通胀。而且最近美国资本市场也表现出了结构性问题,导致美联储不得不重新启动扩表,为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美国股市表现出了对降息的强烈依赖性,而降息对股市的刺激作用变得越来越短效,不降息则进一步打击市场做多的热情。这说明美国经济本身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只能通过饮鸩止渴的手段续命。降税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只能是杯水车薪。美国经济的全面衰退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覆巢之下,没有完卵。但是鉴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里不再深入分析中国经济的现状。这里只想提醒大家:危机仍在进一步逼近,贸易冲突仍可能是压死骆驼的那根稻草。中美如果达成协议,则中国经济进入触底阶段,只要应对得当,稳妥推进改革开放,假以时日,也许3-5年就能走出低谷,迎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如果中美迟迟无法达成协议,而双方又坚持不让步,则L型的经济状态基本是无法维持的。不仅中美两国经济将继续下行,很大概率会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恐怕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得以恢复元气。

谈判破裂恐怕是中美两方都无法承受之重,但是,其中有太多因素无法控制。好在十月份传来了中美达成第一阶段意向的消息,而美联储也启动了扩表进程。真像是寒冬里的一缕暖阳,这两件事足以让市场重新振作起来。如果中美在协议文本制订过程中不出现难以弥合的分歧,那么有一个月的时间让市场得到喘息。而美联储印钞进一步坐实了全球进入货币宽松时期,尽管这可能是危机前的最后一段蜜月期,但是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足以借此大肆舞弄一番。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波段操作时期,相对乐观的市况可能持续到12月份。

前面说了这么多,是希望不要误导投资者。危机并没有过去,甚至危机正在加深,并随时会引爆。我们无法预测和平或暂时停战能持续多久,而另一个因素,即全球各国进入货币宽松状态则是确定的。只要中美贸易冲突不恶化,市场就会进入反弹。但是反弹的幅度受制于疲弱经济基本面。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不宜过度激进,同时,可选的投资标的不多,例如消费、军工、基建、科技等板块都有机会,但是很难有足够准确的信息筛选出适合投资的标的。与其赌运气不如考虑确定性较高的投资策略,即选择一些ETF产品和流通性高的黄金产品。目前A股和港股的大盘都处于较低水位,因此投资与大盘指数挂钩的ETF,长期来看是合适的。同时,有远见的投资者可能希望为下一个经济周期建好底仓,这时考虑科技板块挂钩的ETF产品是合适的,但不宜过多,加仓不宜过快,建议采用定投的做法逐步加仓。但是上述策略的收获期较长,以本文前面的分析来看,恐怕需要做好长投3-5年,甚至8-10年的准备,届时收益率可能高达2倍以上,相比一般的银行理财收益,还是要高很多,而且不会给大家带来太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