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以来,黄金不断走高,各国央行都在增持黄金,北京交通广播特别邀请了知名投资人、青年金融学家杜帅做客《行走天下》分析黄金价格上涨原因,预测未来黄金价格走势。
(知名投资人、青年金融学家杜帅)
杜帅表示自5月底以来金价已经从每盎司不到1300美元,接连突破1400美元和1500美元整数关口,目前价格趋于平稳。
在此之前,历史上黄金出现过两次大牛市,第一次牛市 从1971年至1980年金价上涨了约16倍;第二次牛市 从2001年至2011年间金价上涨了约5倍;2011年金价达到了1900美元,而2013年金价大概到了1500美元。
黄金是投资品,具有保值获利和抗通货的特性,并且由于黄金以美元计价,黄金和美元形成倒挂,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人们会追逐美元,美股美债,黄金往往被人们忽视,而如果经济形势不好,人们就会追逐黄金避险。
杜帅认为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分析,金价大起大落的可能性不大。今年金价上涨和以往有所不同,像2011年的黄金价格大涨,主要是由于美国持续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美国经济不景气,美元持续走低。
而这次黄金的上涨,原因很多,除了对美元疲软预期外,还有各国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以及各国央行纷纷增持黄金,对市场起到了一个非常强的刺激作用,市场跟入买进,导致黄金价格上涨。截至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中黄金储备6264万盎司,从2018年12月开始,我国央行已经连续增持黄金10个月。
杜帅在采访中表示,我国央行自2001年以来,共计5次增持黄金,且都买在了黄金低点,央行增持后黄金价格在短期,甚至中长期,都出现了显著的升幅,但央行增持黄金主要并不是为了投资,更多的是出于应对经济政治风险的需要,黄金是一种典型的没有政治或信用风险的储备资产,不会因为超发货币或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而贬值,是一种天然的避险工具。
而中国央行的外汇储备中有大量发达国家的政府债券。因此,央行必须谨慎对待外部风险,考虑如何在外部环境动荡的情况下保证外汇投资的稳定性。黄金在系统性金融压力下的安全性,高流动性以及较好的回报性等特征都使得其成为当前国际经济复杂环境下央行的良好投资标的。
除此之外,由于黄金与美元之间倒挂,黄金因此也成为了对冲美元资产的良好工具。当前美国经济不确定性较强,美国预算赤字率水平过高,美中、美欧贸易争端悬而未决等,都增加了美元及美元资产的波动性和下行压力。对于美元资产不利预期下的对冲需求,也是央行从美元资产转投黄金储备的重要原因。
杜帅表示,虽然我国央行连续10个月都在增持黄金,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当前的黄金储备水平并不算高。像美国的黄金储备约为8133.5吨,德国约为3366.8吨,意大利约为2451.8吨,法国约为2436 吨,俄罗斯约为2230.4吨。中国央行虽然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但增持的量却不大,累计增加黄金储备仅106吨。截至9月,中国央行已经将黄金储备量提高到1942.41吨,但相对于美国8133.5吨的黄金储备水平而言,中国央行对于黄金储备的增持仍有巨大空间。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从长期和战略的角度出发,央行增持黄金有利于保障我国储备的安全性、流动性,由于黄金突出的金融属性,持有黄金将逐步成为我国央行调节和优化储备组合的整体风险收益,有效分散官方储备资产风险的重要手段。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人民币国际化下央行的黄金需求势必会进一步上升。
最近,由于英国脱欧事件,很多人会担心黄金是否还会上涨,杜帅表示黄金是一种比较稳固的金融货币资产,虽然会在主权货币存在不确定的时候,带来避险作用。但目前黄金市场还是受美元影响,美元购买力如果不减弱,其他货币的波动很难刺激金价大起大落。
杜帅表示长期来看,金价可能还会缓慢上涨。 首先,全球政治环境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英国“脱欧”的最终期限定于10月底,是否进行“无协议脱欧”还是延长最终期限前景仍不明确。 其次,全球利率仍在较低水平,这将降低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美国现在股市仍处在高位,之后可能出现回调。因此,未来黄金价格很大可能会缓慢上涨,能够大概率跑赢通货,但很难出现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