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该教什么浅谈


 

  最近,看了篇介绍世界顶级大学课程分类目录的文章,想起一个社会较为普遍的话题。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世界顶级大学的校长或世界知名学者会认为:大学不教专业与技能,否则是失败的。如果因此而只是成为一个专家,无疑证明它是失败的?!…某种意义上看,是的......。

  从世界顶级大学教育的本质意义看,贯穿大学教育始终的应该是社会、历史、天文、地理、法制、人性、文明,以及人文及自然哲学的熏陶与培育。它是一种根植于灵魂并贯通一生的思想启蒙。…从世界顶级大学分类开课清单看,这种学习的安排从本科初期开始训练,直到博士阶段结束。

  虽然到本科高年级就开始开设有了专业与技能学习,但这种哲学人文自然历史进化思想的学习贯穿始终,因此它增加了启发专业突破与科学创新的几率…。事实上,对于顶级大学能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子,实际已经找到了这种思想或思维的精神于专业与技能上的启蒙方向与突破口,因而,这个阶段的研究本身是意义定向的,是在启蒙后于专业技能上具有创新突破性的,而非应试性的。

  …比如,世界顶级大学的入门考试,历史一直以来,只是一般能力测试如,GRE 、GMAT等,应对无论何种专业,都是极具基础性常识性的测试,甚至包括高中初中,甚至小学中基础知识,以及常见的自然社会人文天文地理人物事件等。而我们则当成考满分以改变命运的攻关性应试。

  这种情况下,由于缺乏这种人文自然环境与精神传统,暂且不谈,我们本土的教育如何,问题多大,即便是我们的留学生很多亦意识不到这一点的,因而,很多成就往往会很有限。比如,也许仅仅带回一些西方同行的一些创新研究思路,或会于我们思路掣制的国内教育体现掀起轩然大波,或形成盲目追风热,缺乏自己的创新。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以中国国籍出现的华人科学家中,获得诺奖及等同于诺奖科学的学科顶尖的科学成果,有众多的我国本土的科学家。他们并未获得熏陶西方人文的环境的,而是在本土文明中而破土。如,获诺奖的屠呦呦,今年呼声甚大的残雪,离诺奖最近的杨小凯张五常,以及莫言,早期的鲁迅…等等。这是本土文明的魅力与底蕴。没有什么能够评价一种文明的价值与意义。而这种价值于意义就是我们所说的顶级大学贯穿始终的人文自然哲学思维自始至终的培育。是人文自然哲学思维开启的科学创新的窗口。对于这种人文培育来说,并不分哪一种文明,哪一类种族,或者是由哪一类文明所取得的人类思想与文化对自然宇宙的认识。而技能与专业针对于认识世界的规律来说,从中国“道”的角度,很多技能是基于社会职能来划分,而不是依照自然社会及发展的大视角来把握,因而依然算不上“小道”。从认识论哲学角度,很多技能性或专业性领域是无需考虑自然宇宙及哲学性质的,很多属性集中于物理与原子性关系的解答,或者可以将其作为是一种对现象的认识,而不是世界本源与本质的认识,或者对于事物发展运行关系的辩证。因而,大学应该培育具有哪些内涵,或许从如下文字中会获得启发。我们思考一下现象哲学的这段论述:

  “….知识令人眩晕,它是无往而不在的解构运动(表象与现象及“万相”):(陷入追求解释)制造景观、令存在消失、令距离成为循环。知识代替了财富和机器而成为新的占有工具,它的占有方式打破了积累和剩余、过去和现在、新与旧的循环交替。柏拉图及其理念论的追随者们提出事物与存在具有可分离性,“存在”是对事物的技术性摹仿。知识则打破观念的等级,占有了“存在”本身,从数字般简单的“存在”中,存在者被另行摆置,如海德格尔所言,它将成为‘事物之名’”。。。

  顶级大学于一般能力的测试,只是表示一个人综合常识的正常,不异常。这在西方教育中极为普遍,它改变不了命运。决定的只是这个台阶上具有正常人起跑的条件而已,它与命运没有关系。在这些名校获得改变命运的主要体现在,如,包括你所有涉猎知识范畴领域与兴趣的广度与深度,不同领域交叉能力与综合素养的高度,以及交叉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的综合评价。

  我们看看世界顶级大学开设的几类知识体系的课程名单。不难想到,这是英国历史悠久的贵族教育的一个翻版。历史上,英国于贵族儿童时期被提供一个非常全面的贵族教育体系,包括天文地理、人文社会伦理、自然生物进化、政治法律及礼仪等,正如这些顶级名校,它强调以自然社会历史人文秩序法律进化及人类礼仪等所有范畴的知识体系作为大学培育的综合前提,并于人生中贯穿始终。它不仅贯穿一个人大学阶段始终,而是一生。科学事业上,直到将其融合到所获得启蒙的专业或事业中取得成就,不是SCI形式的存在。

  因为,存在这种人文历史的厚度理解,影响人类行为及价值观差异。当我们国内重视以SCI来回应什么是大学,来回应大学所承担的人类社会的科学研究时,如果将这种问题反馈给这些顶级名校的教育家或导师时,他们会对此发出大学的本质,以及科学工作的性质是什么的质疑?当然,我们应该需要有辨别地对待这种质疑。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是否我们已经彻底理解了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这个事件的本质,特别是大学教育的性质应该从是什么这样视角审视这个命题?也许我们需要放弃职能视角思考一项工作的内容,或许应该从历史、文化及人类发展与进步的大格局,重新审视教育集中于群体与个体中所应该体现出哪些内涵。

  人文环境与知识体系的培育是人文综合素养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它决定一个人成长中整体素质的完整性内容。实际,它与家庭出身、成长环境及生活接触环境密切相关。我们提到,世界顶级大学的这个开课目录,正如英国历史上的贵族家庭提供给儿童完整的教育体系的翻版。因而,它本质上是将历史上根植于生物学抚养与成长关系的贵族独占的,其所能提供的最为良好与完整的关于自然人文哲学思维及社会伦理天文地理礼仪等的教育,通过公共制度下的高等教育制度化,使独特人群独特资源所获得的教育普遍化。历史上,由于初始阶层差异带来的禀赋差异导致的千差万别,在正规教育公共提供后为更多的人平等获得。因而,公共教育的提供不仅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更完整与广阔的视野及思维综合能力。因而,这个资源获得的平等不仅仅是技能与专业获得上的平等,更是认识社会自然人类及宇宙发展运行规律上的思维能力的平等。

  比如,贫民大众的家庭中,与孩子日常接触的父母自身未经历过人文环境,那么,通过正规教育提供是必要的。一次接待一位欧洲高校的教授,一位教育管理者。他说,中国的学生不重视不理解大学公共科目中人文思想的价值,人文自然哲学及环境对人文精神与科学创新的孵化。他说:有时他们说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是,你目前没有掌握这些博大精神的东方文化与哲学思想,而其父母也许亦并没有这种知识能力以及这类人文综合性很强的生活环境,因而并未传递给他。如果对自己的国家这方面的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几乎为零,甚至不如一些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学生了解。确实存在中国学生在人文自然哲学的思维体系的理解上存在的差异很大。这对科学研究与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我说,中国人多,十三亿人口,人文接触与接受环境差异较大。但是中国社会依然保留着对文化的基本尊重。大学教育应该弥补这个缺口,提供这个机制。

  在国内,通常将这些自然社会人文历史哲学伦理法律等的知识体系,称为“通识教育”,实质,我认为这样理解是不完整的。因为,人文自然哲学思维与思想体系的贯穿,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影响其在众多学科或交叉学科中取得突破,也许它不再仅仅是通识性的作用,而是起到先导性的引领;当然,有人说,这种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能够胜任很多领域工作,亦是不完整的。它是一种诸多哲学思想启蒙后的世界宇宙观。因而,也许它能使投身生物的物理学家获得生物科技突破的诺奖,心理学家获得经济学诺奖,乃至跨越多个学科完成科学及人类进化中的某些跨领域的突破。因而,从这个高度看,我们的顶级大学(如清华北大)相比确实显得年轻得多。我们不难发现,从任何细分的学科看,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完成一个细分小专业的学习,实际多则四五年,少则二三年,甚至一年或不到一年即可完成。基本掌握迄今位置的某一细分专业的基本知识体系,它是用不了一生的。一生获得十几个博士学位的华人历史上并不罕见。而专业与技能的应试性学习与安排,极大地限制了人的这种能动性与创造性。它将一个人无限的能力与巨大的突破创新力,安排于围绕着三四年而反复纠缠在一生的谋生内容的惰性化工作上。

  自“五四运动”以后,我国新学得以建构,在此后的科学体系引领下的教育历史,并从发展远景看,我们至今很难说能推举出有多少合格的教育家。或者教育家亦然是一个伪概念。

  实际上,我们的历史尤为悠久,但是千年历史传承的人文教育在旧学消失后,却尽数消失于现代教育体系中。重新思考历史教育中必读的老子《道德经》:

  .....................

  0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门。

  0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0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0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05、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0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緜緜若存,用之不勤。

  0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0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0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11.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略)

  再如,《千字文》,这种数千年历史教育的神韵,比西方顶级大学高出了很多,

  《千字文》

  作者:周兴嗣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丙舍旁启,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