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城厢薛氏,早年先在园西巷五楼古籍部翻阅地方文献曾留有较深印象。10月10日有机会赴永嘉桥头镇井头天主堂(图1)邂逅薛家表兄弟三位(岳林、延林、小平);小表妹依撒(图2)等人。就2001年堂房表舅伯仁与山徐詹继骤商议后所修“薛氏家谱(正文版心作‘薛氏宗谱’?)”中之欠缺(例如,1976年之前来向余外祖父取了“谱银”RMB若干。二十五年之后(辛巳2001)经充分了解其所修的“薛氏宗谱”却没有将薛公舜臣一家修入谱中,缺失了修谱“敦亲睦族”之宗旨)等等。座谈在很直率、融洽地气氛中与“老表”们交换了意见,而以“不知者不罪,而情有可原!”而告一段落。
图2 于底楼与“老表”们围坐座谈 知己手机摄
继由延林表弟任向导,经“底新屋”村到俗称西山殿之“庵山公园”谒瑞松薛公之墓(图3、4)
图3 知己手机摄 图4 永陵摄
又另外上山,到了俗称“汤罐脑”之处,拜谒了三阿爷薛公柏露、堂表舅等墓。
最后,面晤山徐詹继骤谈过话之后,返回温州。
到家当晚,就从“鹿城文史资料·第六辑《温州城区历代人物录》着手,其(222页)附录(二)人名索引寻找薛氏人物“踪迹”。发现该书中十六画的十三位人物,全都是姓薛(图5)
图5
图6
图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3
图 14
图 15
图 16
上述11位均永嘉城厢(即现鹿城区)。而下列(图17、18)薛姓名人两位,原籍瑞安,系客籍鹿城者。
图 17
图 18
进一步查阅 光绪《永嘉县志》,从中“按图索骥”,宋、元朝永嘉薛氏名人,均颇有成就!
图 19
图 20
图 21
记得外公生前说:“早年先曾去‘七圣殿巷’拜谒过薛氏祖先,亦与宗亲们一道在宗祠聚过餐”。推理已经是近一百年前之情事。并特此列出《永嘉县志》中有关“薛补阙公”(如图19~21)记述。
附录:薛补阙令之公诗两首:
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苦诗书向灯烛。柴门半掩寂无人,惟有白云相伴宿。
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
饭涩匙难绾,羹稀箸易宽。只可谋朝夕,何由保岁寒。
欲了解更多者,可以自行搜索百度 “唐·薛令之”条目。 此间不作赘述。
图23 ……
图 24
翻阅《钦定四库全书》薛公季宣为父亲徽言撰题“先大夫行状”编在《浪語集》卷三十三:即上述壹~叁捌葉(图22~24)原文:共计38葉x16直行/x20字/行=(约)12160字(没标点包含提行空格)而光绪《永嘉县志》题为“薛右史行状”于卷三十二·艺文志八 六十七、六十八葉(如下“合併”图25)正文为60直行x 22字/行-(末尾空格)3字=1314字。显然原《永嘉县志》嫌该“文太长”而大肆删节,减少了字数10846馀
图 25
再翻阅2010年10月,中华书局初版点校本之《永嘉县志》下册1447页,沿此“合併图”添加了266
处标点符号。却没有就该文被节略与原文相差多达10800馀字作出“说明”,有“嫌美中不足”之感!
至于点校本除了字体简化、添加了标点外,是否与原文会有哪些出入?!俟另作勘校。
虽多方打听永嘉《梯云薛氏谱》未果。而据温图古籍部原主任潘君撰文,摘要如图26:
潘猛补
(温州市图书馆古籍部浙江 温州 325000 )
[摘 要] 宋代永嘉薛氏,《宋史》有传的就有好几个人,其重要人物及直旁亲关系有名的就达50多个人,但人们对这一文化大家族的研究长期乏人关注。温州图书馆现存万历三十五年薛继忠修《薛氏族谱》的史料价值颇高,其保存了薛氏家族重要人物的史料,可以纠正补充史实甚多。不仅使人们对这一世胄之族的总体有所了解,而且对个体研究也有颇多帮助。
[关键词] 宋朝;温州;薛氏族谱; 永嘉学派
图26
温州图书馆现存之说,前周末经温图古籍部现主任王妍未能找到万历三十五薛继忠修《薛氏族谱》。
最后,依潘君推荐,翻阅了精装厚本《薛氏通志》(忘记全名了)。摄得“廉村世系表(一)”如图27:
图 27
图29
图29中华书局2010.10第一版永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永嘉县志》(下)1447页截图
原文计有524字,节略其中“按语”剩三横行83简化字而添加了20标点符号。
从(图27)廉村世系表(一)记载,补阙令之公为廉村世系第六世;图28有“……而伯父待制(弼)行状云‘唐令之补阙后也至公五世矣……’于永嘉房为伯祖以相参验似不只五世”记述。说明850年前世系就已经开始“模糊不清”了!至于图29将(蓝色73字)节略之后,世系线索已更加不知所云矣!?
以上所述,只能表明薛氏在永嘉传承的历史曾一千年之久,而且是一大名宦家族。
井头薛氏与永嘉梯云薛氏其血缘关系虽弗明(没有书面谱牒类保存)但要在修撰“井头薛氏家乘”时,拟将上述列入外纪,略示“千年房族百年亲”之俗意未尝不可也。
黄永陵 于温州电脑市场E12 鑫茂电脑医院 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