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魁星兴大业


——记海化魁星公司党委书记曹希波

 

199810 ,年仅 35 岁的曹希波出任刚刚加入海化集团的山东海化魁星化工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党委书记, 此事在公司上下引起不小的震动:他这么年轻 ,对公司人事和生产经营状况又不熟悉 ,能挑起 1400多人的企业发展重担吗?

面对集团公司领导的重托和新公司员工的期望,曹希波铺下身子 ,埋头苦干 , 很快便打开了工作局面 。

他与班子成员一起, 一方面狠抓满负荷生产与经营,全面贯彻实施三三制经营战略 ,努力追求市场创新、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 使企业生产经营取得了可喜成绩:1998 年共生产主导产品魁星牌三聚氰胺1 .25万吨 , 实现销售收入1.54 亿元, 出口创汇 1153 万美元 , 实现利税3022 万元 ,成为全县第一利税大户, 出口创汇额列泰安市第二位 。1999 , 三聚氰胺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突破了 1 .46 万吨 ,提前 26 天完成了全年生产计划, 独占国内总产量的 1/5

一方面狠抓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贯彻落实海化企业文化,切实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使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果实:近两年 , 公司先后获得了市级文明单位重点纳税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曹希波上任后的最大贡献是加快了该公司1.2 万吨/年三聚氰胺技改工程的建设。该工程被列入国家双加工程” ,是该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工程, 也是海化股份公司招股说明书中募集资金投向的重要项目 。新班子上任后, 他和班子成员理清工作思路, 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抓住加入海化集团给项目建设带来的机遇,抢时间,争进度,一手抓项目建设班子的调整充实, 一手抓项目方案的再论证。大胆引进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专业人才,成立了项目建设指挥部, 他兼任总指挥,建立了完善的项目领导班子, 为项目建设的有序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为保证技术可行 ,他和其他同志一道对项目建设方案及施工设计图进行了修订 ,决定少用外汇贷款以减少信用风险,并积极争取使该项目列入了集团公司 1999 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与此同时 , 他不辞劳苦, 带队辗转各地,对国内外 30 多家设备制造厂家进行了考察、评估 ,摸清了厂家资信、经营情况。并积极疏通与银行、地方的关系 ,廓清项目建设思路, 本着早建设、早主动 、早达产、早见效的项目建设原则 ,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建设中。

在项目招标过程中, 曹希波坚持购销比价管理,按制度办事, 不徇私情, 不论是从整体方案的确定 , 关键工艺改进的拍板 , 还是施工单位的选择,设备制造厂家的考察 ,均高标准 、高起点 、严要求,先后签订合同 180 ,选择供货商 159 , 以最优惠的价格确定了国内外最有名气 、信誉良好的设备制造厂家及施工单位, 主要设备及施工单位通过比价招标 , 中标总额比预算金额下降了15%左右, 有的项目下降 20%以上。如压缩机招标,经过连续七天七夜的谈判 ,仅此一项就节省近500 万元 ,连中标的德国GHH 公司的代表都对谈判对手竖起了大拇指。

在施工单位招标中 ,中标的三化建、九化建、十六化建等甲级施工单位承诺一律按丁级收费,工程类别自愿较实际类别降一级取费,同时不记取临时设施费等十三项收费,可节约资金 450万元。设备招标和土建招标节约资金共达1200 万元。该项目原计划投资 1.34 亿元,现实际投资约为 1.2 亿元左右,剔除进口设备和涨价因素,实际投资较计划节省了 2000 多万元。

该项目自 1999 4 18 日全面开工建设以来,以曹希波为首的项目建设指挥部精心组织,与施工单位密切配合,与设计院不断沟通,并对施工质量和安全从严要求,施工单位昼夜施工,工程进展顺利。现设备安装已全部完成, 正在单机试车,空压站 、35 千伏变电室等公用工程已投入运行,可望于 7 月份联动试车, 8 月份化工投料。整个项目建设工期仅为 15 个月,创造了同类工程建设中质量最好、投资最少的纪录 。

项目投产后 ,该公司三聚氰胺生产能力将达到 2.6 万吨/年,成为东亚地区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 可年增产值 1.1 亿元、利税 1200 万元, 形成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将是海化魁星公司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是该公司扩量 、降耗 、增效的重大转折点 ,是该公司加快发展 ,早日实现以三聚氰胺为龙头 、多种精细化工产品并存的高、精、尖化工企业的基础 。

目前, 志在魁星兴大业的曹希波和他的同事们正本着单机试车要早、系统吹扫要严 、联动试车要全 、化工投料要稳的总体试车方案 ,抓紧查设计漏项和缺陷,查工程质量和隐患,查未完工程量,对查出的问题定人员 、定任务、定措施、定处理时间 ,以确保 8 月份化工投料总体目标的实现,向着早日把魁星公司建设成为海化集团在鲁西南的样板企业这一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黄洋俊、刘鹏)

 

(收稿日期: 2000-05-27    发表于《山东化工》2000年第3

 

原文链接:https://www.doc88.com/p-1078605729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