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圭武学术创新(四十四)对道德产生原因提出了新看法


宋圭武学术创新(四十四)对道德产生原因提出了新看法

   道德如何产生?有众多观点。

    以柏拉图为代表的道德理念论认为,人类道德的基础和根源只能是一种绝对的善理念,它如同阳光,普照万物和人心,使善本身成为人类乃至万物追求、实现的最高目的。因此,一切人的行为都是为了趋近实现这一善理念而进行的。最高的美德即在于最高善理念的圆满实现。

    神创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上帝的杰作。上帝在创造每个物种的时候,同时赋予这个物种独特的生存技能。一位17世纪的博物学家约翰·雷(John Ray,1627-1705)就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哪怕在一只虱子身上,也凝聚着上帝的智慧。人类是上帝按照自己的想象塑造出来的,人类是创世计划中的最高一环,人类的荣耀或尊严直接来自神意。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人类是上帝在世间的代言人。上帝赋予人类道德感,这是人类独特而关键的品质,是人类的高贵所在——这也正是人和动物之间本质的区别。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人们所具有的美德都来自于上帝的启示并由此建立了他的神学伦理思想体系。

    禁忌论认为,道德是禁忌的产物。禁忌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行为规则体系。列维·布留尔指出禁忌是尚处婴儿时期的人类由神秘直观的集体表象引起该集体中每个成员对有关客体产生尊敬恐惧、崇拜等等感情的结果。原始人在本能的安全感驱使下出于对某些不可解释的现象的恐惧和敬畏便以禁忌的方式制约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弗洛伊德试图证明人类最早的道德观念即体现在图腾制的禁忌之中。他认为图腾一般是原始氏族所崇拜和迷信的一种动物并被视为这个氏族的祖先和守护者。崇拜同一图腾的氏族成员都必须尊重和保护自己的图腾同时男女之间不准结婚和发生性关系违者将受到全氏族人的严厉惩罚。图腾崇拜和族外通婚制是同时实行的图腾制下的这两个规定同原始氏族中围绕禁忌而制定的一切禁令有着本质的联系并且是同我们现在的道德规范属于同一性质的东西。在弗洛伊德看来禁忌对于原始人来说既是崇高的和神圣的又是危险的不洁的所以必须对其敬而远之。触犯它会受到自己内心精神上的惩罚或他人的惩罚。从有关的禁忌律令中已经可以看出其反对享乐和放任的道德性质即在这些禁忌中已有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萌芽。总之人类最早的道德观念、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出现在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时期当时的禁忌律令可视为最早的道德规范

    亚当·斯密认为,同情心是道德产生的根源,人类一切道德意识的起源都建立在人类先天所具有的“同情共感”机能之上。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没有同情,彼此间就无法产生激情和碰撞,没有互动和交集也就不会产生真正的道德。

    达尔文认为:“无论何种动物,只要赋有十分显著的社会本能(包括亲子之情),一旦其智力发展得像人类的那样完善,或者差不多那样完善,就必然会获得一种道德观念,即良心”达尔文:《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叶笃庄、杨习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64页。。在此命题中,达尔文暗示道德的起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即高度发达和功能完善的大脑,这是道德起源的必要条件。同时,达尔文还认为,并非任何严格社会性动物拥有了像人类那样灵敏、高度发达的智能,就会获得和人类一样的道德观念。因为在达尔文看来道德感的来源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社会本能,即社会情感,主要是同情心。达尔文认为:许多动物都是社会性动物,不能单独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其他种群动物的侵袭,因此,组成一个群体相互服务,彼此互助,相互保卫,共同抵御其它物种的攻击就是最好的生存策略。在合群的动物中有一种彼此相爱的情感,除了爱和同情这些情感之外,社会性动物还具有同社会本能有关的其他属性,比如:忠诚、自制力、顺从等等。情感是行为最初的动力。我们的行为是由实行本能活动时所体验到的满足感和快乐感来推动的,同样,如果本能活动受到抑制时,我们内在的不满足感会推动我们做出相应的行为。而让我们对他人施以善的行为的原动力就是我们内在的同情感,同情感是社会本能的基本要素,正是这种同情感让我们置身于他人的痛苦与快乐之中,唤起我们自己以往的痛苦或快乐状态,为了解脱我们自己的痛苦感或享受我们以往的快乐,我们就被推动着去解脱他人的痛苦或分享他人的快乐。

    赫胥黎认为人性本恶,人类生来就是自相残杀,相互争斗,社会或群体的出现则是人类在相互斗争中体会到结伴而行的利益后才产生的,而道德是人类思想的产物,是人类进入有组织的社会后才产生的。因而,道德的起源光有同情心还不够,必须要有一个类似圣人的“行政长官”,来引导和教育人类,培养人的善性,以此抑制人性中恶的一面。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认为道德原则既不是来自于外部经验世界也不是来自于上帝而是起源于人类固有的纯粹理性。道德原则只能从纯粹理性即人的精神意识中来。在康德看来, 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具有道德价值,完全以其是否出于善良意志为标准, 道德就是善良意志发出的绝对命令。

    马克思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了道德的历史类型,道德的内容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的变化源于经济关系的变化,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道德的变化 。(魏英敏: 新伦理学教程,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72-173页

笔者认为,首先,从最初起源看,道德的产生应归于理性。也可以说道德本质是理性的一种均衡,或是理性对利益的一种算计均衡。其次,从道德演化角度看,同情心构成道德生长的又一动力。道德建设必须要立足于人的理性计算基础,要以成本---收益为框架,构建道德建设体系。

 

注:具体详细论述见作者相关著作和论文

 

作者简介: 宋圭武,国家二级教授,甘肃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

 

宋圭武整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