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蓬安:歪曲、戏说历史的宫斗剧早该禁播了
不久前,北京日报列举《延禧攻略》、《如懿传》等热播“宫斗剧”的5大罪状,直指它们虽能丰富大众娱乐的生活,但也产生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该文章发出后,东方卫视原先下午时段播出的《如懿传》已被换档,浙江卫视的《延禧攻略》也临时变成综艺节目。
在网上查了一下,北京日报罗列的“5大罪状”包括:热衷追崇皇族生活方式,使之成为流行时尚。精心演绎“宫斗”情节,恶化当下社交生态。不吝美化帝王臣相,淡化今朝英模光辉。宣扬奢华享乐之风,冲击克勤克俭美德。片面追逐商业利益,弱化正面精神引导。”
对于“宫斗剧”的态度,因为过于“假、大、空”,过于美化腐朽的宫廷生活,过分描写勾心斗角,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读者,估计都是越来越讨厌了。正如著名作家梁晓声所言,在影视剧中过分强调“斗”对观众心性和人格的提高没有任何价值,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
也许梁晓声的这个观点更符合善于思考的观众口味,不久前专著“宫斗剧”的著名作家二月河去世后,其作品再次引发争议,而争议的焦点无疑是围绕其展示的价值观。新加坡联合早报驻北京记者、高级研究员于泽远在《二月河作品再引争议》一文中写道:有评论认为他热情讴歌封建帝王,将康熙、雍正、乾隆塑造为明君形象,不仅价值观错乱,而且严重误导读者和观众,是一种思想倒退,不符合历史发展大趋势。还有一些历史学者批评二月河的作品有很多史实错误,康雍乾时期发生的大屠杀、文字狱,都被二月河改头换面,精心掩饰。
笔者虽然不赞成广电总局动不动就“封杀”说真话的文艺作品,但对于强化宫斗剧的管理,还是持支持态度。因此参与了微博话题#宫斗剧疑遭卫视全面禁播#的讨论,主要观点如下:
早就该全面禁播、禁演“宫斗剧”了,还应该以更为严厉的态度,全面封杀抗日神剧。“宫斗剧”对社会秩序、社会道德、社会进步最典型的破坏作用,笔者以为至少有三大点:
一是“宫斗剧”宣扬腐朽的封建思想,宣扬皇权至上,宣扬皇帝英明。这种影视剧充斥屏幕,实质上是宣扬封建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宣扬奴性,坏事都是下面人干,都是奴才们的,皇帝都是英明的。这种思维经强力传播,就会加重中国人的奴性,降低中国人的血性,因此祸害极为严重。
二是“宫斗剧”肆意歪曲历史,祸害中国。历史原本是个十分严肃的话题,是实实在在已经经历过的事。但“宫斗剧”却仅仅是戏说历史,实质上是在中国几千年历史方面“掺水”,最终搞乱了中国历史。现代中国人看不到真实的历史,也就不可能从历史中吸取养分,更不可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却沉湎于封建王朝那种所谓的辉煌,因此祸害国家。
三是“宫斗剧”特别崇拜所谓的权谋、计谋,实质上是推崇“阴谋”。所有“宫斗剧”都是在宣扬“背后捅刀子”,什么皇子之间为争皇位而不惜杀戮,大臣之间为争宠而不惜相互“挖坑”,唯独未见光明磊落,未见朝野勠力同心,共同建设好自己家园。正因为这类宫斗剧成天在屏幕上忽悠大众,中国人没有“洋人”做得好的事,中国人做了不好的事被“洋人”指责,统统都可以用“阴谋论”来审视世界。
这种文化,无疑是鼓励相互猜疑、相互告发,把坏事都往他人身上推,唯独不鼓励诚信做人、善待他人,因此祸害深远。